返回

陸內循環、RCEP 台出口隱憂

  財政部7日公布11月進出口貿易統計,陸港與美國成為出口成長最亮眼的兩大市場,前11個月對陸港出口金額占比來到43.8%高點。但面對後續包含RCEP、大陸「內循環」,讓台灣出口不得不防範隱憂。中經院WTO及RTA中心副執行長李淳表示,「內循環」提升大陸供應鏈自給率,確實值得台廠注意,但並不會是「斷崖式」衝擊,而是緩進變化,後續關鍵在於如何尋找替代市場的機會。

  例如明年如果拜登就任美國總統後,為復甦美國經濟是否有什麼政策成為台灣機遇就值得關注。

  觀察台灣出口,李淳認為明年對台灣來說,變數主要來自於疫情復甦,第二則是「十四五」啟動下的大陸「內循環」。他認為,首先對台廠來說關鍵還要看客戶所在地,如果客戶在大陸則必須積極加速布局;如果在美就要考慮中美對抗態勢。但值得注意的是,「內循環」對大陸來說可能是追求更多的自給率與供應鏈完整性。

  李淳說,雖然今年對陸、美市場的出口都有相當高的成長,例如對大陸就激增例如資通訊產品,加上上半年由於華為遭到美國抵制的半導體掃貨潮;對美國則是如玩具與運動商品等大增,這部分可能是基於疫情下的宅商機。但關鍵的是出口兩地市場的產品大不同與背後對台廠的影響。

  李淳也說,當未來如果兩岸貿易的結構改變,是否會造成經貿疏離需要思考一下,例如近期大陸與澳洲間的經貿衝擊像是紅酒、龍蝦等產品的進出口。但如果澳洲能找到降低市場衝擊的辦法,未來大陸與澳洲之間關係是否也會進一步改變,值得台灣觀察。

資料來源:旺報 2020/12/08
記者:吳泓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