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王健全:《RCEP衝擊面面觀系列二》妥善因應全球供應鏈重組 突破RCEP困境

                包括中國大陸、日本、韓國、澳洲、紐西蘭,以及東協十國在內的 15國成立「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於11月15日在東南亞國 協(ASEAN)峰會上簽署,並預定於2021年生效。RCEP涵蓋了22億人 口,經濟規模達26兆美元,占全球GDP約三分之一,是全球最大的自 由貿易協定。

                 雖然RCEP歷經十多年的談判,並未大幅改變亞洲經濟現狀,卻象徵了中國對東南亞經濟影響力的增加,也使中國成為區域經濟強權的代表。尤其是RCEP的15個會員國中,有10個是東協國家,也是政府新南向政策的重要夥伴,可能會對新南向政策的推動帶來衝擊,值得正視。

                至於如何在RCEP的困境中突圍呢?我們認為,可以從蔡總統在國慶 文告中的經濟策略予以落實來突破僵局。蔡總統在10月10日國慶文告 中提出新冠疫情後的三大經濟戰略,包括:第一,妥善因應全球供應 鏈的重組。第二,使台灣成為匯聚國際資本、人才、技術的重鎮。第 三,正視疫後經濟、產業資源的合理分配。其中前述兩項策略可以有 效化解RCEP邊緣化台灣的局面,分析如下:

                 針對第一個策略(妥善因應供應鏈重整)的規劃,目前不少台商前 往東南亞投資、貿易,但東協國家的文化、宗教、經濟條件不同,中 小企業在人才、資金、情報上明顯不足,政府可以考慮協助廠商在目 標國家的目標市場(如馬來西亞的吉隆坡、越南的河內等地)建立經 貿運籌基地,結合台商、僑商、台灣在東南亞設立銀行的集體力量籌 設,提供台商的供應商、通路商連結平台、倉儲轉運、展示中心等, 加速協助企業落地,降低海外行銷的障礙,如此可強化台商在東協國 家網絡,具體落實新南向政策的成效。

                其次,台商在東南亞國家發展缺乏談判籌碼,政府如在背後協助台 商籌組台商發展協會,聚集較多的台商如100家,提出可以創造當地 國1萬個工作機會的訴求,如此可以有較大的籌碼和當地政府,爭取 土地優惠、稅務優惠、綠色通道、單一窗口等,使台商在海外形成群 聚,也可以成為未來政府規劃產業政策的重要後盾。

                 針對蔡總統的第二個策略(匯聚國際人才、資金的移轉,使台灣成 為亞太高階製造、研發中心)的落實上,除了吸引台商外商來台投資 之外,台灣也應該對美國進行雙向投資,接軌美國數位經濟的源頭, 並建構人才、資金、技術、商業模式回流的生態系統,例如投資美國 的創投、購併美國企業,取得對技術、商業模式的掌握,再將其帶回 台灣。使台灣在數位經濟時代繼續保持對中國、東南亞的競爭優勢, 為下一階段的經濟成長奠定基礎。一方面可以在技術上繼續領先東南 亞,另一方面也可以擺脫新南向投資,造成要素均等化、薪資停滯的困境。

                RCEP成立後,由於不少會員國和台灣的經貿往來都非常密切,成員 國之間關稅大幅下降,服務業的准入,勢必排擠台灣的出口(尤其在 傳統產業上),因此,繼續爭取加入CPTPP,避免被孤立之外,政府 也應該一方面更深耕新南向政策,協助廠商海外布局,降低行銷、落 地的障礙,使東協台商成為台灣全球供應鏈的重要環節。另一方面, 加速國內產業的升級、使回流台商提供成長的動能,並成為升級轉型 的動力。此外,透過誘因、補助協助廠商雙向投資、鏈結美國數位經 濟的生態鏈,繼續保持技術、商業模式的領先,台灣才能避開被RCE P或其他經濟整合勢力邊緣化的危機。

 

作者:王健全/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
資料來源:中時報系資料庫 出版時間: 2020/11/25

 

本新聞、圖片內容由--時報資訊股份有限公司--取得合法授權。除經本公司同意,本網站僅供您個人及非商業目的之使用。您不得修改、拷貝、散佈、傳送、展示、執行、授權、製作衍生著作、移轉或銷售取自於本網站之任何資料、軟體、產品或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