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李淳:美豬美牛反映出台灣要解決的是「四不」問題

  美豬美牛再度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美國及國際的期待及壓力,不會因為國內政治對抗及公投輸贏而改變。現在需要的是共思解決之道。

  有三個關鍵問題,就是為何必須開放?為何此刻開放,以及開放換來什麼。先看為何開放。美豬美牛問題困擾台灣十餘年,壓力點始終如一,就是我們的開放方式被認為不符合國際規則。世貿組織(WTO)有關農產品檢驗規則很清楚:第一,在有國際標準的場合,各國原則應按國際標準檢測。第二,各國有權自訂更嚴格的檢測標準,條件是要有科學證據支持。第三,無論如何制定標準,不能有歧視性。

  美國的質疑主要正是台灣不守規則。以美豬為例,我國二○○五年開放外國豬進口,二○○七年通知WTO當豬肉萊克多巴胺的「最大殘留量」國際標準出現時,我們就會按此檢測。不料二○一二年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ODEX)通過國際標準時(例如肌肉每公斤十微克),我國卻又跑出一個「牛豬分離、排除內臟」的新原則,亦即牛肉按國際標準,豬肉維持零檢出。問題在這個「台灣標準」並無科學證據支持,基本是以大家的感受為準。

  再看美牛。美國於二○○三年爆發「狂牛症」,台灣隨即禁止美牛進口。不過隨著疫情受控,美國二○○七年被國際動物衛生組織(OIE)認定為「風險可控區」,台灣及各國逐步放寬限制。二○一三年時美國進一步被提升為風險最低的「風險可忽略區」,然而同屬「可忽略風險」的澳洲及紐西蘭牛肉,敝國已允許全牛齡進口,美牛卻繼續限於三十個月齡以下,且無科學證據支持這個差別待遇,成為川普所謂的「不公平」行為,也是美國持續強硬關切的主因。

  從經貿規則的角度觀察,美豬美牛的國際爭議就是「不守承諾、不按國標、不提證據、不公平」的「四不」問題;類似的問題,也存在於對日本五縣農產品封鎖一事上。若要維持現狀、堅持「台灣標準」嚴格把關,我們需要的是改變四不問題,改善的核心方法別無他法,就是提出有效的科學證據,作為台灣標準不能按國際標準的佐證。

  我建議應該盡速找幾個想維持「台灣標準」的企業大老合資,聘請國際知名實驗室,趕快進行嚴謹的科學分析,看看是否能得出支持「台灣標準」的證據,才是正解。

  再看開放時機與換得什麼的問題。貿易戰及新冠疫情後,世界經濟結構巨變。美、歐、日、澳、印度都陸續由國家領導人層級宣布啟動第二軌供應鏈工程,以降低對「特定國家」的依賴。台灣是靠供應鏈成長的國家,不可能不參加。但是過去三年,明明各國都需要台灣堅實的製造供應能量,台灣卻遲遲無法獲得參與區域機制(例如名列「可信賴夥伴圈」)的機會。改善與美國的經貿關係,小則讓台美進入更正式的夥伴機制,更可能是帶動一連串機會的樞紐,值得一試。

作者:李淳/中經院WTO及RTA中心副執行長
資料來源:2020-09-25 01:05 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