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顏慧欣:《專家傳真》台美距離BTA一步之遙?挑戰正開始

  從日韓經驗觀察,解決美豬美牛問題,確實替號台美洽簽BTA協定創造更好的機會。不過從日韓經驗也可發現,美國要求我國及日韓解除美豬瘦肉精或美牛牛齡限制,其關切點有二個,第一是制度面的公平待遇,第二而且可能更重要的,仍在於美國畜牧業者的出口利益。因而除了檢驗標準外,各國也有調降關稅的壓力。

  以韓國為例,其在美韓FTA下承諾對美國牛肉啟動分階段調降關稅,從2012年的40%關稅逐步調降,2026年將降為零。豬肉部分開放速度更快,大部分冷凍美國豬肉已經在協定生效二年後(2014年)從25%降為零關稅,而冷藏豬肉也降到10%。在美日協定下,日本的承諾是美牛的關稅從38.5%逐步調降至2033年的9%,豬肉也在今年從20%降為10%,2023年將為零關稅。

  目前我國對所有進口牛肉採每公斤課徵新台幣10元的從量稅,少數牛雜、內臟、牛肉骨等品項課徵15%~35%關稅。豬肉若以生鮮冷藏方式進口,關稅多為12.5%,冷凍豬肉按不同部位則是課徵15%到35%不等的關稅,至於豬肉罐頭等調製品關稅略高有40%。

  我國以上關稅適用於全世界,於是就美國及其他國家牛豬產業而言,目前輸至台灣時確實仍面臨一定程度關稅障礙,然而美方既然是以美國出口利益第一,分年關稅調降或可作為我國保留較嚴格食安檢驗標準的替代方案,畢竟美豬已經被貼上標籤,未來要求清楚標示產地後美豬在台銷路可能會變更差,降關稅可能帶來更實際的效益。然而降低關稅對台灣畜牧業形成的衝擊,以及開創出口美國契機,都需進一步評估。

  整體而言,台灣進口農產品平均關稅為16.9%,進口工業產品平均關稅僅有4.9%,意謂著台美BTA(以及任何FTA談判)對產品降稅的攻防戰場仍在農產品。但工業產品有少數產品也會面臨美方的降稅挑戰,例如小客車及貨車即是一例。現行進口小客車關稅為17.5%,貨車關稅則為25%,且進口車在2019年時市占率已達47%,進一步降稅影響難免。

  特別是德系雙B、日系等汽車均在美國設有生產線,未來只要符合「美國製造」規則,同樣可藉由台美BTA優惠關稅進入我國市場。台灣要迴避汽車降稅的難度頗高,則研擬緩步降稅或制定利於台灣的原產地規則的談判對策有其需要。相對而言,台灣汽車零組件及車用電子有競爭力,如何透過BTA打入美國供應鏈,則是台灣的機會。

  此外,從美國貿易談判代表署(USTR)每年發布的各國貿易障礙報告(The National Trade Estimate Report on Foreign Trade Barriers)可了解其他談判議題。2020年USTR報告顯示,其雖肯定這幾年來台灣不論在營業秘密法及著作權法強化智財權保護、簡化化妝品註冊與標示程序、放寬境外信託基金的投資持股上限等政策的進展,但美方仍質疑的問題還包含「學校衛生法」明訂禁止學校營養午餐使用含基改的生鮮及初級加工品食材、電信外資限制,以及法規預告期延長至60天,但實際執行情形有一致問題;又如稻米配額招標不足或米酒與蒸餾酒分類課稅不同等陳年關切問題。

  坦白說,議題數目不多,衝擊應當也不是太困難。然而針對美豬美牛一案,目前傳出可能有縣市政府有意維持零檢出規則,也傳出農委會要求學校午餐限用本土國產豬的政策方向,這些大張旗鼓的政策宣示,都可能再度構成新的台美經貿糾紛,必須謹慎。

  美豬美牛議題若能獲致較為根本性的解決,當有助於台灣與美國經貿關係步入下一個新階段,我國應以爭取年底前台美BTA納入美國USTR工作日誌為優先努力方向。美國總統大選局勢雖未明,但即便是民主黨拜登當選,觀察美國各屆總統執政慣例,經貿政策多只會微調但不至於逆轉。因此開始審慎準備,針對可能面臨的各項課題加速處理及準備方案,是台灣現在就要開始推展的任務。

作者:顏慧欣/中華經濟研究院經濟法制研究中心副主任
資料來源:工商時報 名家評論 2020.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