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溫麗琪、黃敏瑜:《觀念平台》官股銀行離赤道有多遠?

   疫情後如何紓困與振興?這個議題影響了未來的經濟結構,目前幾 乎已成了各國輿論的關注點!在歐洲法國世界報上,多名學者所提出 的八大建議幾乎都和綠色經濟的建設有關,這些建議不但有其共識, 且能夠在危機中協助經濟轉型,如地球永續,預防疫情,都是重要的 經濟轉型方向;而內容包括建築節能、大眾運輸、儲能、電動汽車、 自行車、綠能、氫能,以及保障自身健康的農產品供應等。

  從這些經 濟轉型方向中,可顯而易見的是,政府紓困與振興應有其方法和長遠 目標,不僅僅是花錢刺激或挽救經濟而已!如法國等歐盟國家藉此機 會轉型綠色數位經濟,減少大型基礎設施和工業計畫可能對人體和環 境產生的不利影響。

  然而振興永續經濟的成功轉型關鍵在綠色金融,荷蘭銀行、世界銀 行(World Bank)旗下之國際金融公司(International Finance C orporation, IFC)和花旗集團、英國巴克萊銀行、西德意志銀行, 早在2003年即合作公布一套判斷、評估和管理環境、社會風險的金融 機構自願遵循準則,期許能供南北半球的金融機構使用,以「赤道似 乎完美代表南北平衡」為發想,將之命名為赤道原則(Equator Pri nciples, EPs),鼓勵銀行應承擔一定程度的環境與社會責任,不提 供資金給對環境、社會有不良影響之企業。

  目前,全球已有38個國家或地區共105間銀行加入赤道原則的行列 ,我國第一間簽署遵循赤道原則的金融機構為國泰世華銀行,其內部 設有永續金融科,負責於銀行內部推動整體企業永續、赤道原則等與 環境與社會治理(ESG)相關風險的專責管理單位。該銀行至2019年 底所累計核貸之太陽能電廠總裝置容量較2018年成長10%,達527MW ;累計核貸之離岸風力電廠總裝置容量達768MW,另外在低碳領域的 投資、放貸金額高達1,511億元,堪稱對環境保護貢獻卓著!

  上個月在疫情依然高度緊張之時刻,國內離岸風電企業CIP慶祝彰 芳西島離岸風電計畫融資到位,創下國內多起綠色金融的相關紀錄, 不但完成近900億元的專案融資,也是唯一獲本土壽險公司投資的案 例!然而,此一案件和國際綠色金融趨勢相比,國內民間銀行是綠色 投資專案的主力,為永續投資與融資做出最高的示範!反倒是公股銀 行未有任何資金挹注,顯見政府部門對於永續議題之保守,還未能有 效整合相關部會執行永續政策,解決環境問題,實在是不可思議之處 !

  赤道原則第四版即將生效,相較前一版,新版將具體說明自願簽署 遵循赤道原則的銀行應進一步依循聯合國工商企業與人權指導原則、 巴黎協議、氣候相關財務揭露等倡議,並基於增加生物多樣性之目標 ,監督融資企業提出之專案融資,防止對環境與社會有潛在或既有的 風險和不良影響。若無法避免該風險或不良影響,則應鼓勵融資企業 減輕風險到最低水準!如果殘留之風險或不良影響仍然存在,銀行則 應提供適當補救措施,否則銀行將不向該融資企業提供資金。

  不僅如此,赤道原則金融機構已經發展出10項應遵守的規範及策略 ,其中包括金融機構需先針對環境與社會之風險影響程度進行專案審 查及分類為三類:A類為對環境具重大且具不可挽回之影響力,B類為 影響程度有限,C類為影響輕微或沒有影響。對於A類、B類專案之企 業,必須要求展開環境和社會評估,以確認該專案本身有符合當地環 境與社會法規及取得相關許可證,提出完善的赤道原則行動計畫,並 提供與利害關係人協商之證明,且需建置申訴機制,以及提出獨立審 查之環境評估報告和相關之承諾條款。

  此外,遵循赤道原則金融機構應聘請獨立的環境與社會專家,對專 案進行持續性的監測與報告,讓金融機構永續性的資訊透明化,並在 簽署一年的緩衝期中,向赤道原則協會報告規範、策略、運作機制等 整備成果,並公開揭露相關資訊。

  我國雖已於2014年由銀行公會導入赤道原則之精神至銀行授信準則 ,並於2017年將適用範圍由「專案融資」擴增至「企業授信」,201 5年則在保險業辦理放款其徵信、核貸、覆審等作業規範中也加入赤 道原則觀念,但至2020年3月,我國超過30家國銀中僅有6家銀行簽署 成為赤道原則金融機構,官股銀行則完全未加入,實在是國內發展綠 色金融上的主要障礙。

  官股銀行代表國家理念的投資,政府如何進一步讓公股銀行成為「 永續責任銀行」的實踐與帶動者,並和永續能源開發者共同努力?我 們期待公股銀行可以正視環境永續發展議題,也期待政府綠色金融法 規與誘因機制更加健全,唯有如此,才能讓進一步鼓勵綠色金融在台 灣開花結果並成為另一項亞洲典範。

作者:黃敏瑜/資策會科技法律研究所法律研究員、溫麗琪/中華經濟研究院綠色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
資料來源:工商時報    A6/名家評論    2020/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