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企業M化 資本小於百萬日增

【何宏儒/台北報導】

型化的現象不只出現在財富分配,中小企業也有相同的情況。經濟部中小企業調查發現,過去四年資本額小於一百萬元的小企業逐年增加,而資本額高於兩億的大企業,同樣出現遞增的情況。這顯示過去幾年景氣不好,很多人轉小額創業。

經濟部中小企業處每年公布「中小企業白皮書」昨日公布的最新資料顯示,從二○○三到二○○六年,資本額小於一百萬的公司家數,從七十三萬九千家,逐年增加到八十一萬一千家。與此同時,資本額大於兩億的公司家數,則從六千二百家,逐年增加到六千八百家。

5年內 4成廠商黯然退場

執行調查工作的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吳惠林指出,國內企業「M型化」情況顯著,跟國內中產階級流失的道理一樣。他認為,拜科技發達之賜,有一台電腦就可以做生意,商機不受限。他說,這種「客廳即工廠」的情況,近幾年相當明顯。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三所副所長王素彎表示,中小企業成立初期較難經營,第一年大有一成左右關門倒閉,五年之內約有四成廠商會退出市場。

中小企業處指出,受到產業轉型的影響,服務業大約十萬、廿萬就可以創業。不過,就算能夠撐過三年,也不代表接下來就會營運順利。中小企業處表示,服務業必須仰賴服務型態的研發創新,才能符合市場需求,而這也是能否繼續存活的最大關鍵。

中小企業處副處長黃文谷說,「創業有很大風險」,有意創業的民眾,創業之前一定要評估性向、注意風險,不要只看到別人成功就急著自己去當老闆。

教育服務業 6成未獲利

根據中小企業白皮書調查,雖然中小企業營運受創最重為SARS期間,後來逐年改善,但二○○五年,在三十四萬九千家受調查的中小企業中,約有三成企業根本沒有獲利,雖已較前一年的三成六情況有所改善。

但到底做那一行最不容易獲利?調查顯示,以投入「教育服務業」的獲利情況最差,竟有高達六成未獲利;其次是「住宿及餐飲業」高達一半沒賺錢,這顯示,這些年流行開早餐店、民宿,事實上根本沒那麼好賺。而「文化、運動及休閒服務業」、「醫療保健及社福服務業」,各約有四成八及四成六根本沒賺錢。

對於上述情況,王素彎解釋,「教育服務業」包括補習班、安親班、才藝班等業者,照理說,應該是賺錢的行業才對。不過調查結果卻顯示賠錢比率最高,她認為,業者很可能是在報稅的時候,用做帳方式動手腳,才會出現六成業者都在賠錢的調查結果。

中小企業處指出,二○○五年中小企業營業成本較前一年上升,但營業費用下降,因此營業淨利比率反而微幅上升。

創業人數持續增加中。二○○六年中小企業家數為一二四萬四千家,占全體企業家數比率為九十七.七七%,年增率為一.四七%;中小企業僱主人數為五十一萬三千人,較二○○五年增加一萬四千人,其中女性雇主比率略提高,占十八.二%。

二○○六年,中小企業就業人數比二○○五年增加十萬三千人,受僱人數增加十三萬九千人,銷售值也較前一年成長二.四一%。整體中小企業部門一直在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