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溫麗琪、王自雄:後疫情時代經濟復甦關鍵

  行政院13日公布紓困振興方案,然而,龐大政府資金的補助方式不 但影響各國經濟的復甦情形,也將決定一國未來經濟的結構,甚至對 新冠疫情是否再次返回都可能有很大的影響性。
  如何看待後疫情時代的經濟復甦?歐盟在4月8日所公布的《永續金 融策略》給了明確的答案,也就是透過氣候、環境與社會因素納入投 資的決策過程,提升對於長期性永續活動的投資,並作為總額達1兆 歐元的包裹式立法的一部分。同日,歐盟也將「數位」及「綠色新政 」的目標置入紓困與振興方案。
  歐盟透過國際多邊行動導入永續金融機制,讓更多私部門的資本能 夠流向永續發展的投資計畫。亦試圖建構更為明確的永續性分類,據 以逐步建立各式金融商品的標準及標章,以引導金融市場的交易行為 ,主要執行上,更側重以下3大支柱:
  首先,透過適當的政策工具及法制架構,扭轉金融機構過度聚焦短 期效益的現況,引導其關注長期及永續發展下的商機。其次,讓永續 發展下的商機,廣為金融機構、一般公司以及社會大眾所知曉,並讓 所有人都能對永續性做出正面貢獻。再者,根據2018年《建立促進永 續投資框架規則》確立經濟活動永續標準的法制方向,以明確化「綠 色」金融分類的經濟行為,如發電行為的排碳不得超過1度電100g C O2e之外,並逐步建立對環境永續性造成嚴重傷害的經濟活動,以「 棕色」做出金融分類,以逐漸淘汰相關經濟活動。
  建立經濟活動的永續標準及法制,才能讓台灣企業的經濟活動不會 被淘汰。綠色金融的目的在於將氣候及環境的風險管理納入作為金融 體系的一環,藉此降低其風險暴露及對經濟活動可能造成的傷害,同 時確保勞動關係及社會包容等社會因素被納入考量,讓人類的活動不 再影響氣候,而能與自然環境永續共存。
  這反映了人類追求經濟活動的初心,是為了讓生活得更好,然而, 這些年經濟發展造成了汙染和全球暖化,逐漸形成大自然的反撲,新 冠肺炎的出現不但減輕地球的壓力,更是改變了人類的生活與工作的 樣態。然而,人類需要以永續的生產與生活方式與地球共存,才是後 疫情時代復甦的關鍵,建立數位化綠色金融的法制工作刻不容緩。
  我們不需要等到戴上防毒面具的那天才覺醒!新冠肺炎疫情下,政 府若能善用此機會,導引私部門資本挹注有益於永續發展的基礎建設 與再生能源投資,不但能展現我國對於永續發展經濟的遠見,與各國 共同守護地球環境的決心,亦可帶領我國邁向兼具永續性與復原力的 經濟轉型。

作者:中華經濟研究院綠色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溫麗琪、資策會科技法律研究所主任/王自雄
資料來源:2020/04/16 中國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