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李淳:《名家觀點》拿出鬥志 迎戰經濟疫情

  許多國際法人機構在日前都劇烈調降中國大陸經濟成長預測,更指出疫情降溫後也難有V字型反彈,因為大陸第1季的衝擊,很可能就是歐美第2甚至第3季的寫照,連帶使大陸復甦受限。情勢如此,台灣在抗疫的同時,也要加緊面對經濟疫情。

  因為歐美疫情加遽,全球重要市場經濟蒸發,台灣跟大陸一樣,就算自身疫情受到控制,經濟也不容樂觀。

  3月16日是大陸經濟預測的重要分水嶺。在此之前,縱使新冠肺炎染病人數持續爆增,但多數法人機構對於2020年首季及全年的展望的基調還停留在「影響有限」。例如滙豐銀行在2月中的預測,中國第1季GDP增長微幅調降至4.1%,全年略降至5.3%。牛津經濟顧問公司3月初的預測再度調降為第1季2.3%、全年4.8%。這些在當時已是「看衰」的預測。

  等到高盛集團最新預測,竟將大陸首季GDP巨幅調降至負9%、全年3%,彭博經濟更認為第1季為負11%、全年增長率只有1.4%後,這些自由落體般的預估若為真,不僅是徹底「看衰」,更會是大陸改革開放40年來經濟成長最慘烈的一年。

  3月16日之所以成為大陸經濟預測的分界,主因在於大陸統計局在當天公布了1、2月經濟活動指標,結果用一字歸納,就是「慘」。製造業及服務業增長速度均為「負」13%(原本預測值應該在6%上下),其中小客車生產增長值為負49.8%,電腦為負31%,通用設備為負28%。消費零售總值成長率也從去年平均正8%暴跌到負20.5%。其他如固定資產投資成長從去年的5%暴跌到負24.5%、房地產開發投資從10%暴跌到負16%。別忘了,這些數字是全國平均值,意味著湖北等重災區經濟活動可能完全停止。

  以上的慘況,基本上等同於經濟活動從大陸消失二個月,也等同於大陸從世界供應鏈消失二個月,對大陸、對台日韓美等重度仰賴世界工廠的國家衝擊是一樣驚人。但是這個影響評估,現在還排不上優先事項,因為現在光是歐洲的確診及死亡人數,就已經超過大陸,成為下一個重災區。

  依據國際貨幣基金(IMF)去年對今年的預估,歐盟GDP成長率為1.7%(義大利為0.9%),美國為2.1%,日本0.5%,南韓2.8%。面對骨牌式的疫情擴散,調降勢所難免。從義大利到美國澳洲及日本,繼封城後也開始鎖國。雖然各國的封城鎖國的緊密度不能跟大陸相比,但從大陸經濟「消失二個月」的經驗可推知,各國防疫措施對經濟活動的抑制程度也會超乎想像的巨大。換言之,從3月開始到不知道何時,歐美日韓各國也會開始出現程度不一的「經濟蒸發」的問題。其中義大利、歐盟整體及日本原本的預測就在正負之間掙扎,出現經濟負成長以及全球經濟衰退的風險大增。

  這樣的處境,就是許多分析認為大陸經濟V型彈跳復甦的機率不高的原因。例如美、歐、日的市場就占大陸出口總值的四成,情勢同樣不佳的香港占11%,等於大陸有超過一半的出口暴露在疫情風險中。當這些市場經濟需求病懨懨,同時各類投資也停滯時(別忘了還有美中貿易戰),大陸就算完全脫離疫情,經濟依然會受全球疫情牽制。

  其實大陸的處境同樣也是台灣的處境。中、港、美、歐、日占台灣出口超過八成;當全球疫情接力爆發、重要市場經濟蒸發之際,曝險程度更高,因而雖然疫情控制得宜,經濟情勢卻難以樂觀,接下來要拿出抗疫的鬥志來面對經濟疫情。

作者:中經院WTO及RTA中心副執行長/李淳
資料來源:2020-04-03/經濟日報/A4版/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