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劉孟俊:成長減速 各國央行推寬鬆貨幣政策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與世界銀行均警告,新冠病毒疫情爆發不利商務、旅遊、服務市場消費;也導致供應鏈和生產陷入混亂,恐將使全球經濟成長減速,並主張主要央行應維持寬鬆貨幣政策。

  美國聯準會(Fed)指出,衝擊中國大陸經濟活動,並連帶影響全球的經濟體。疫情相關影響將透過內需縮減、美元升值、貿易走弱和原物料價格下跌等途徑,波及美國和全球市場,亦要關注資產價格與債務風險。近日Fed 再度意外降息,將聯邦基金利率調降 4 碼,近乎零利率;並正式啟動高達 7千 億美元的QE 計畫,以因應疫情影響。

  另,日本大和總研也指出,日本有6 成企業受到衝擊,如果疫情長期無法平息,其GDP恐將下降1%,或陷入負成長。南韓開發研究所指出,疫情嚴重打擊南韓的出口及國內消費,尤其影響汽車、手機等零件組裝等供應鏈。預判,東協恐受美中貿易協議影響,中國將擴大採購美產品取代自東協進口。若再加上疫情衝擊,彭博資訊下修東協2020年經濟成長率預測由4.1%至3.8%。

  疫情直接衝擊中國內需消費,同時誘發債務風險加劇等不利因素;企業恐陷入債務違約螺旋加劇失業率拉升。加上物價膨脹,其經濟痛苦指數將更加突出,將衝擊社會安定等情況。瑞銀預估若疫情若延至第二季結束,其2020年GDP恐低於5%。中國大陸推出貼息、收儲與降稅等多元配套措施,協助企業度過疫情難關。其中,較特殊是將企業生產的多餘醫療物資轉由政府收儲。

  此次新冠疫情揭露全球對中國大陸市場與供應鏈的依賴,日經新聞與日本經濟研究中心調查,中國大陸製造業產值若衰退100億美元時,全球製造業會衰退67億美元;受到外溢效果影響,全球經濟損失將達650億美元。其中,臺、韓經濟體量較小,受到的衝擊將更大;東協則憂慮中國大陸可能失去對外投資動能,甚至資金回流。因此,東協或持繼寬鬆貨幣政策,並擴張公共支出。

作者:劉孟俊(中華經濟研究院大陸研究所所長)
資料來源:2020-03-27 10:57經濟日報 金萊萊/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