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陳馨蕙:《專家傳真》產業怕的不是「新冠肺炎」而是「不確定性」

  2020年第一隻黑天鵝「新冠肺炎」在1月底出現,中國宣布不得早 於2月10日開工,且武漢與鄭州等30城市陸續封城,致使臺灣經理人 整個春節都在評估停工或缺料的可能衝擊與因應。

  此波疫情的立即性衝擊,是停工所導致之營業天數下降。其次,即 使如期復工,部分省份仍管控人員進出,是否有足夠人手返回工作崗 位仍有不確定性。復工及人員到位後,仍要面臨風險管控、產線分流 的考驗以降低廠內爆發疫情而停工等風險。儘管過往SARS的經驗顯示 ,疫情可控之後,消費、進出口等將回到正常軌道上,但可預期至少 第一季,疫情的不確定性將導致資本市場與原物料價格波動劇烈,而 疫情平復後的追料、趕工等,皆考驗採購、物流與人員調度的韌性。

  此外,1底月油價創近一年最大跌幅,美股道瓊一度創近3個月來最 大跌幅,恐慌指數(VIX)更一度飆升25%,顯示市場對中國市場之 消費、進出口與旅遊等保守看待。同時,義大利與越南等國陸續拒絕 來自中、台、港澳的航班,臺灣方面亦宣布高中以下延後開學並遞延 兩周放暑假,國內旅遊、住宿餐飲、零售、運輸、休閒服務業者多反 映訂單或航班取消。相對製造業疫情過後之需求回補,228長假以及 4月春假的旅遊旺季恐受到相對嚴重影響,即使後續製造業急拉貨, 相關物流航班等調動彈性仍有限。

  近年中國對全球GDP的占比已攀升至近20%,預期此次疫情對全球 景氣衝擊將較SARS疫情顯著。預估第一季中國與全球GDP受影響程度 最高,若疫情拖延至4月才到高峰,則中國將採取強力政策干預以減 少經濟損失。目前影響相對嚴重的旅遊休閒、零售消費以及進出口物 流等產業,皆與臺灣有高度連動性。所幸中國人民銀行於金融市場開 市的第一營業日(2月3日)即開展1.2萬億元人民幣史上最大規模的 「公開市場逆回購操作投放資金」,整體流動性比去年同期多9,000 億元。中國政府的大動作也代表對疫情走勢不敢輕忽,未來十天內中 國疫情能否如預期達到高峰且可控,將牽動今年中國與全球之經濟成 長。

  回想國內外重大產經事件如歐債危機與食安毒油事件,事件底定後 產業隨即調整。再看延宕兩年的美中貿易紛爭,川普總統的言行難以 預測,企業與民眾暫緩資本與耐久財支出以規避風險。中國每日確診 人數之增幅日創新高,且醫界對冠狀病毒之特質仍未充分掌握,網路 充斥真假訊息,資訊不透明、不確定性所導致的信心不足是產業與內 需消費的最大致命傷。

  筆者建議企業,經營除了「居高思危」,逢低潮也不需過度悲觀, 需知「柳暗花明又一村」,危機也可能是轉機。從美國製造業回流、 中國環保標準提高與2025製造到美中貿易紛爭,再加上新冠肺炎天災 人禍帶來的停工與恐慌,集中中國市場、單一產品與低價產品之企業 影響尤其嚴重,預期後續產業轉型與供應鏈重整將加速進行。

  企業過往以降低庫存來規避原物料價格與匯率波動的策略,也需重 新由風險管控的角度檢視其適宜性。在內需部分,國內面臨人口老化 ,新興科技的運用將使傳統零售商業模式面臨電商取代實體通路以及 從E-commerce轉型至N-commerce等挑戰。而旅遊業從2016年陸客團客 驟減,小眾且客製化需求日趨明顯,此次的全球停運必定加速產業的 結構性調整。面對不確定性,我們可以做最壞的打算、但不需恐慌, 預估疫情平復後,生產與消費將回到正常軌道。

  相較於新冠肺炎的短期衝擊,跨產業、跨國整合與競爭是臺灣產業 的現在進行式,供應鏈可能「鬆鏈」或「掉鏈」,客戶與同業可能隨 時不見,相關持續性的挑戰才是業者應戰戰兢兢且持續精進的主因與 動力。

作者:陳馨蕙/中華經濟研究院助研究員
資料來源:工商時報    A6/名家評論  2020/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