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劉大年:新貿易夥伴? 英美矛盾仍多

  英國是僅次德國的歐盟第二大經濟體,GDP占歐盟十五%,正式脫歐後對歐盟影響很大。特別是,英國與歐盟經貿關係建立在緊密供應鏈,及服務業,特別是金融體系連結,脫歐勢必產生重大變化。

  英國約一半貿易集中與原歐盟廿七國,今年底脫歐過渡結束前,仍享零關稅,未來雙方必需建構出一新經貿關係。雙方已達成避免無協議脫歐共識,自由貿易協定(FTA)是較可能方案,但對於服務業開放及適用歧見仍大。

  英國脫歐最大訴求,是英國可獨立自主建構經貿協定,美國則是目前英國最主要目標。美國與歐盟在歐巴馬時代即進行FTA談判,但是進度緩慢,川普上任後談判隨之暫停。不過,美英兩國卻具高度意願建立經濟合作關係,特別是英國是美國最重要服務業貿易夥伴,在美國與墨西哥、加拿大、日本及中國大陸貿易協定先後到位後,英國將是美國爭取的優先對象。

  不過,美英間仍有不少歧見,包括川普片面加徵關稅措施,英國考慮加徵數位稅,特別是英國允許華為參與5G建設,更是犯美國大忌。

  與歐盟建立雙邊貿易協定一直是台灣主要目標,過去歐洲議會雖多次通過支持與台灣簽署經濟合作協定,但因需得到歐盟所有會員支持,欠缺後續做為而淪為紙上談兵。

  英國脫歐後急欲擺脫歐盟影子走自己的路,台灣對英國仍有一定吸引力,除雙邊貿易往來密切外,英國近年已是台灣在歐洲最重要投資據點,也是歐盟在台投資主要來源國家。基此,台灣與英國強化雙邊關係,建構貿易協定並非遙不可及;但是,目前僅有在二○○二年簽署避免雙重課稅協定,其他付之闕如。


作者:劉大年/中華經研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資料來源:2020-02-01 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