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劉大年:美中貿易協定 帶動全球科技競賽

  美中兩國十五日簽署第一階段貿易協定,這是美中兩大經濟強權首次達成的貿易協定,涵蓋範圍包括擴大貿易、智慧財產權、技術移轉、金融開放及爭端解決,紓緩已經持續近兩年的美中貿易戰。

  美中第一階段協定雖然將到位,但與美國期望仍有很大落差,美國對中國大陸貿易赤字雖然減少,但美國仍不滿意;美國也要求中國大陸禁止使用不正當手段獲取技術,以確保美國企業利益。川普總統希望在十一月總統大選前完成第二階段談判,展現其壓制中國大陸的能力,以增加其連任機率。

  美中貿易戰顯示美國對中國崛起的不安,美國真正在意的是中國大陸技術威脅,侵蝕到美國產業利基,更危及美國國家安全,所以必須全面制衡。

  美國對於中國政府的手伸入巿場感到深惡痛絕,而中國則對美國要求中國進行經貿制度改革,甚至還要建立監督機制也極為反感,視為干預中國內政。雙方認知存在重大歧見,所以即使雙方簽署協定,但未來可能會再度引發經貿衝突。

  在美中談判交鋒中,中國大陸見識到美國「理直氣更壯,理不直也不讓步」的強硬立場。畢竟國際經貿談判中,實力才是最堅強的後盾。中國大陸經濟實力再強,也沒有美國底子厚;中國大陸也了解若美國不解除對中國的額外關稅,中國大陸今年經濟成長率很難保六;中國大陸雖然可憑藉十四兆美元內需市埸來支撐經濟,但也離不開二十一兆美元的美國市場;中國大陸雖然產業水準快速提升,但重要技術美國仍居於領先;美國也掌握全球主要產業供應鏈中的關鍵製程,緊緊扣住中國大陸。

  中國大陸未來必需加速提升科技水準,保有高技術就不畏懼美國制裁,只要技術維持自主性,就可以和美國分庭抗禮。美國為了降低中國大陸威脅,甚至要把中國由美國供應鏈移除;所以長痛不如短痛,中國大陸下定決心打造自身供應鏈。

  此波美中貿易戰雖然帶動不少台商回台生產,但是主要是由成本所驅動。其中有許多替國際品牌代工的資通訊產業,應其客戶要求而移轉生產據點。未來必須使來台企業在台灣繼續深耕加碼,才能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

  未來無論美中貿易戰發展如何,台灣都應全力推動技術升級,確保國際競爭力於不墜。事實上,在此波全球區域經濟整合趨勢下,各國藉由自由貿易協定(FTA)來鞏固供應鏈,所引發全球高科技產業競爭;以及在創新模式下所帶動的科技競賽,未來均會更加白熱化。台灣絕對不可以缺席,更不能落後。

作者:劉大年/中華經濟研究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資料來源:2020-01-15 23:27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