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吳中書 :《名家觀點》財經兩難題 有請大師指點


  沙金特(Thomas J. Sargent)是新古典學派理性預期假說的代表學者,對經濟政策效果分析有重大貢獻,有鑑於台灣是轉型開放經濟體,容易受外界影響,建議政府可利用這次他來台的機會,向大師請益,重點在於:國內財政和貨幣政策應如何調整,才能兼顧經濟與資本市場發展。


  沙金特主要研究總體貨幣和動態經濟,並以結構性分析探討經濟政策成因和效果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對政策分析有很重要的貢獻,其主要研究,大致可分成3個階段。


  早期研究時,沙金特較著重總體經濟的理性預期假說,認為總體經濟模型採用理性預期後,政策將無法發揮預期效應。他認為,政府不應隨意改變政策,過於頻繁的政策變動,會使政策效果不彰。


  例如1970年代,很多國家採取寬鬆的貨幣政策,希望能夠擁有高的實質成長率,但是由於人們了解貨幣政策,僅會造成物價上升,從實際情形來看,1970年代非但經濟沒有高成長,反而出現「低成長、高通膨」,也就是所謂的停滯成長現象。


  沙金特中期時從事修正理性預期假說的研究,例如探討合理的理性預期範圍為何?人們如何以調整預期趨向理性預期。此階段研究,比較注重動態經濟理論以及模型的不確定性,分析預期行為改變時的經濟效果。


  近年來,沙金特則著重於了解歐洲與美國失業率差異的原因,例如,為何在1950、1960年代歐洲失業率低於美國,1980年後,歐洲失業率卻持續高於美國的失業率。


  不論歐債問題或台灣自身的債務問題,可以說,這是全世界共同的面臨的情況。景氣不好時,各國政府都採用刺激財政政策,短期雖然有效,但長期有負面效果,債務會愈來愈高。沙金特的學說主張,雖認為在理性預期下的短期政策效果,一點都沒有,長期實施後效果,可能非常有限,但重要的是,長期與短期間如何平衡。


  沙金特觀點屬於新古典學派,相信理性預期假說,認為只要大家都了解的政策,該政策將失去其實質效果。不過,就算大家都已知道中央銀行要降息,實證上仍有短期效果,尤其2008年金融海嘯以後,各國大幅調降利率,在持續低利率的情況下,對於金融市場,消費與投資都仍具支撐效果,只是支撐久了會疲乏,還是需要經濟本身的復甦來帶動。


  我建議政府,可多聽聽沙金特對台灣財政收支和貨幣政策的看法。例如面臨國際普遍性的低利率政策,我們應採取何種利率政策?從長期經濟政策來看,穩定經濟法則優於權衡性法則,政府最好採取穩定性政策,不要隨意變更,問題是台灣屬於轉型開放經濟體,容易受到外界影響,又要顧到資本市場發展,究竟什麼樣的貨幣或財政政策較適合台灣?不妨聽聽大師的意見。


(本文由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吳中書口述,記者葉小慧整理)

資料來源:2012-08-27/經濟日報/A4版/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