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許嘉棟:股市勿過熱 維持適溫保經濟 鼓勵投資人購買基金、減少親力親為,並能長期持有、減少短線頻繁進出 ,工商時報

作者:許嘉棟 (研究顧問) 原刊登:工商時報 - A7/經濟教室 2008/03/23   最近這幾年,政府推出了多項措施,希望吸引國外資金來台投資。所擬吸引的對象,除了僑外資,海外台商更是重點。   政府與國人期待於這些來台資金的投資,主要有二:一是來台設廠,購置房舍與機器設備,聘用人員,從事實際生產活動的直接投資;另一是參與國內股市交易的金融性間接投資,或稱證券投資。   這兩類不同目的的來台資金,雖然同受政府與國人歡迎,但事實上對國內經濟之影響與利弊是存在相當差異的,國人不能不察。簡言之,前者的作用較為正面,且不具爭議性;後類投資的正面效益則較有限,但負面爭議不少。   直接投資 多為長期性投資   生產性的直接投資不論其所參與的是何種產業,皆可加速國內資本形成、增加就業,也可能引進生產、管理或行銷的新技術,故對一國經濟有多方面的貢獻。此外,此類投資因涉及廠房、機器設備之建造、購置,通常須經過審慎評估,不會輕易來去,故多為長期性投資,穩定性較高,對引進國的外匯與金融市場不致產生干擾。   以參與股市買賣為目的的證券投資就不同了。證券市場最重要的功能,是讓企業藉發行股票或債券,在市場取得低廉的資金,以從事生產性投資或擴大產能。但是平日在證券市場所進行的交易,除了極少數是屬於與企業籌募資金相關的新股票、新債券、或增資股票的上市交易,絕大部份都是企業以前所發行證券(代表過去已完成的生產性投資)的轉手交易。這些過去發行的證券在市場投資者間頻繁轉手,並未使社會生產性資本有何增加。吸引更多的國外或國內資金投入投市,雖然可以活絡股市交易,提高證券的變現性,進而強化市場投資者持有意願,帶動證券價格上揚,企業的籌資成本因而降低,故可激勵企業發行新股或債券,擴大投資,但是此效益的發揮,終究較為迂迴間接。因此,金融性證券投資在增進實質投資、就業與產出方面的貢獻,遠不及生產性的直接投資。   證券投資 流動性極高   證券投資的正面效益有限,負面的影響則有多端。在國際間流動的資金係以追逐短期利益為主要目的,所著眼的是較高的利率、股市報酬率或是匯率變動的利益。其投機套利的性質濃厚,有利可圖即來,無利可圖即去,故流動性極高,進出匯市、股市與國境極為頻繁。吸引此類資金前來,其在股、匯市與國境進出之際,即對該國的匯率、股價、貨幣供需與利率產生衝擊,影響該國的金融穩定。一九九七到一九九八年亞洲金融風暴肆虐期間,國際投機熱錢侵襲之處,金融市場動盪,經濟遍體鱗傷,即為顯例。   引進外來資金投入股市,是為了活絡股市。然而,股市活絡的背後事實上隱含了不少生產資源的浪費。如上文所指出的,絕大多數股市的交易都只是市場既存股票在投資者間轉手而已,整體社會並沒有因為這些交易活動而產生多少足以實際增進人民福祉的東西。   進一步言,除了反映企業真實獲利能力與價值之股價變動,所有股票投資者在股價起伏過程中所獲取的利益與遭受的損失,基本上具有「零和」關係,也就是贏者所賺的,正好就是輸者所虧的,彼此互相抵銷。故而,純因股市交易而導致的股價變化與投資者之盈虧,除了有財富或所得重分配的作用外,整個社會並未獲益。   糟糕的是,為了進行這些財富重分配,整個社會投入了難以勝計的資源與成本。這些成本上至政府在建立、維護股市交易制度方面的投入,中含證券業者之人力、物力投資,下至股市投資者為了比他人早一點點知道那些股票的價格可能會漲或跌,以便進入財富重分配的贏者圈,所引發的資源投入,包括證券分析師與投資者所作的產業與個股分析、市場心理研判,以及投資散戶對小道與內線消息之打聽、終日廢寢忘食之看盤等。   這些投入純是為重分配性質的謀利活動服務,對經濟福祉若有助益,亦甚有限,故而股市交易相當程度可歸屬於經濟學上所謂的「浪費資源的謀利活動」(resources-wasting rent-seeking activities )。   股市過熱 經濟易受傷害   此外,過於熱絡的股市,在腐蝕人心方面予經濟社會造成的傷害更是不容忽視。一九八○年代末期,台灣全民瘋大家樂、六合彩與股票。自那時起,台灣人民勤儉致富、敬業安貧的美德逐漸逝去,藉投機炒作、賺取機會財與容易到手的錢(easy money)快速累積財富之心理快速興起。投機短視蔚為風潮之後,巧取豪奪也漸趨普遍。其遺毒迄今仍顯現在不少企業與個人荒廢本業、工程品質低落、治安惡化等現象上面。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如何讓證券市場的正面功能充份發揮,同時減少其負面的副作用,值得全民深思。在投資理財漸受世人重視(事實上也有必要重視),而且資金流動全球化已成趨勢的情況下,吾人沒必要、也難以抑制國人與外資投入國內股市,但應鼓勵國人儘量透過購買基金參與股市投資、減少親力親為,並鼓勵長期持有、減少短線頻繁進出,以降低在股市交易上的資源投入。對可能影響國內金融穩定的外來證券投資,雖然目前無必要予以約束,但似乎沒必要多所鼓勵。   至於股市熱絡度,維持適溫即可。過於熱絡的股市所衍生的人力浪費,以及對民心觀念的傷害,予社會帶來的代價太高了。更何況資產市場(含股市與房市)過熱與崩跌之循環,尚會對經濟安定帶來巨大破壞力。一九八○年代末期至九○年代初台灣股市之震盪,即為殷鑑;今日尚在發展中的美國次級房貸風暴對美國經濟之衝擊,亦可為鑑戒。   (本文作者現為台灣大學經濟系兼任教授、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