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君逸:《專家傳真》當加工出口的泰國 轉變為行銷研發的泰國


  泰國經濟近年有不錯的成長表現,2016年泰國經濟成長率為3.23% ,GDP約為4100億美元,在東協國家僅次於新加坡,居第二位;人均 GDP為5,899美元,在東協國家中排名第4位,次於新加坡、汶萊及馬 來西亞。泰國服務業約占總GDP的56%,以批發零售產值最高;製造 業約占27%,在食品、電子、化學、汽車等產業最為發達。其中,泰 國食品產業的發展與其政府重視農業有關,泰國不僅透過加工方式為 農產品加值,且推動「世界廚房(Kitchen of the World)」、「食 品創意園區(Food Innopolis)」等政策將泰國美食拓展全球市場。 另泰國也是硬碟、汽車的全球生產基地之一,在全球供應鏈中扮演重 要角色,特別是泰國汽車製造業更享有東方底特律之美譽。


  數十年來臺商持續對泰國的投資,讓臺灣深度參與泰國生產供應鏈 ,目前泰國已為臺灣海外重要加工出口基地之一,臺灣對泰國出口高 達近九成為中間原物料,以電機設備、機械設備、化學品、鋼鐵為主 。2016年臺灣對泰國出口金額為55億美元,約占臺灣總出口2%。泰 國之所以成為臺商重要的投資目標,主要是泰國天然資源豐富、地理 位置適中、民族性溫和等因素。近10年(2007~2016年)泰國政府核 准臺灣投資金額累計為24億美元,約占泰國總外人投資的2%,為泰 國第九大外資來源國,主要投資電子、金融等產業。


  近年已有不少臺商感受到局勢的變化,逐漸從過去單純的加工出口 ,轉變為涵蓋行銷、研發的經營模式,市場重心則拓展到泰國內需市 場及廣大的東協市場。例如泰達電從電源供應器製造跨足電動車、節 能、智慧製造等領域;宏碁將泰國做為區域物流中心,行銷業務包含 泰國及周邊柬、寮、緬、越等國市場。除了傳統領域的廠商轉型、拓 展泰國內需與區域市場外,臺灣知名電商momo、PChome與新創企業P inkoi、EZ Table也積極打入泰國電子商務領域;另中國信託參股泰 國LH銀行,亦是看準當地金融產業發展潛力。


  泰國歷經10年政治不穩與社會衝突,2015年後經濟呈現復甦。國際 預測機構亦普遍看好泰國經濟,IMF與Global Insight皆預測2017~ 2018年泰國經濟成長率可維持在3%以上。此外,泰國近兩年透過「 泰國4.0」及「東部經濟走廊(Eastern Economic Corridor, EEC) 」政策,積極推動泰國經濟轉型,盼能朝向「創新驅動」的目標發展 。臺灣應思考如何利用本身優勢結合泰國經濟成長與轉型需求,以爭 取雙邊合作機會,例如利用泰國天然資源與臺灣機能性紡織品技術, 發展紡織成衣創新產品;協助泰國在物聯網、智慧製造、自動化連結 、智慧控制等應用等方面。


  為了使臺泰合作長遠發展,臺灣應思考如何透過合作使雙方產業獲 益,讓臺泰供應鏈夥伴關係更為密切。除了為臺灣廠商尋找產品或技 術服務的海外商機外,臺泰合作應找到共同目標,如共同發展創新商 品、共同拓展當地或區域市場等,讓臺灣產業進一步融入泰國供應鏈 ,而非純粹以技術換取市場。臺灣應思考如何利用臺泰合作使臺灣在 泰國產業聚落的發展中成為不可或缺的要角。


  由今年7月27日於泰國曼谷舉辦之2017臺泰產業鏈結高峰論壇,可 以看出雙方都有很強烈的合作意願。雙方共簽署14項MOU,並進一步 在食品生技、紡織、文創、智慧機械與資訊服務等產業進行交流與媒 合。


  然而,部分產業領域由於產業條件差異,合作策略應具有彈性。舉 例來說,日本車廠於泰國汽車產業中扮演關鍵角色,臺商或許可結合 日商共同布局,特別是近期積極展開對東協投資之日本中小企業;另 外許多泰國欲發展之新興產業,如機器人、生物燃料和生物化學等, 泰國相關產業條件仍有待完善。此種情況反映在部分項目臺泰合作的 條件尚未成熟,尚不適合列入目前臺泰合作的規劃項目,但或可作為 未來臺泰合作發展的方向。


  另外,由於臺泰之間沒有簽署FTA,來自臺灣的產品關稅成本較高 ;相對而言,來自中國大陸、韓國之產品享有優惠關稅。在此競爭劣 勢下,臺商很難將泰國視為臺灣內需市場的延伸。鑒於短期內臺泰F TA難以完成,雙方除了積極推動產業進行實質合作,或可先針對人力 資源等能力建構議題,以及關務、檢驗、檢疫、標準等制度調合領域 展開先期合作,即以堆積木方式,逐步排除非關稅貿易與投資障礙, 再以此為基礎朝向簽署雙邊FTA的目標邁進。


作者:高君逸/中華經濟研究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分析師

資料來源:工商時報 A6/政經八百 2017/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