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王儷容:《名家觀點》人民幣轉強 照著人行劇本走


  中國人民銀行(人行)於兩年前的8月11日突然出手讓人民幣中間價重貶逾千點,引發全球市場震動。當時許多專家做出解讀,有人甚至認為,自2005年大陸匯改後的人民幣升值時代已告結束。不過,在今年6月前後,經濟學家調高了對年底的人民幣匯率預測。根據彭博調查,超過一半的專家認為,主因美元意外大幅走弱、非美元貨幣的強勢,而逆週期因數的引入、大陸國內市場預期、基本面及資金流動形勢的改善、以及人行的管制和干預措施也有一定影響。


  最近,美國和北韓對峙,美韓聯合軍演本周一展開,受到此一不確定性因素影響,外匯市場反映頻頻,不少資金湧入日圓、瑞郎等避險貨幣避險。其中,近年來持續朝國際化邁進的人民幣,因其仍擁有較高利率,遂亦成為各界避險目標。到了8月22日,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升破6.66關卡,創去年9月22日以來新高。


  近來人民幣大升,除了美國北韓對峙危機引發之避險需求外,與聯準會(Fed)升息機率降低亦有甚大關聯。通常,通膨率上升機率不高的話,即會降低聯準會之升息動機。美國日前公布7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較6月上升0.1%,其CPI數據已連續第五個月疲弱,且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利率期貨報價顯示,美國今年再度升息的預期已低於五成。


  展望未來,筆者以為,驅動人民幣走向的最重要因素仍在於人行的政策考量。


  其一為繼續推動人民幣國際化,一如上述許多專家預期,即「擴大人民幣匯率的浮動區間」,如此方能成就或強化一國貨幣在資金配置之效率及價格發現之能力。


  人行旗下媒體《金融時報》於7月即已引述專家表示,人民幣匯改的下一步,可考慮進一步擴大人民幣匯率的上下浮動區間。


  此前,大陸人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黃益平亦曾公開評論,不靈活的匯率將成為大陸下一步經濟開放和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約束。


  路透社引述消息人士說法,認為擴大匯率浮動區間的實施時間,可能落在中共19大後。中共權力換屆的19大預定11月召開,但一直未公布具體日期。其中有一說,由於外患內憂加劇,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擔心「夜長夢多」,19大或將提前舉行。


  以往,大陸以漸進方式擴大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浮動區間:自1994年的0.3%擴大為2007年的0.5%,再加大至2012年4月的1%及2014年3月的2%。目前距上次擴大人民幣匯率波動區間,已超過三年。


  其二,上述浮動區間擴大,基本上必須是引領人民幣往「政策正確」方向前進。目前,「政策正確」方向為讓人民幣走強。截至今年6月末,在岸人民幣較年初時對美元升值超過2.5%,但其升幅仍落後其他區域貨幣如新台幣、韓元甚多。由於美國貿易代表署宣布對中國大陸發起301調查,在此壓力下,人民幣走升的必要性不言而喻。


  擴大人民幣波動區間並放手讓人民幣升值,符合人民幣國際化的大戰略目標,而在大部分市場專家預期人民幣走升下,讓市場力量帶向符合中方化解美方貿易制裁壓力的方向,人行何樂而不為?


作者:中華經濟研究院國際所研究員/王儷容

資料來源:2017-08-23/經濟日報/A4版/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