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徐遵慈:越鋼案 政府不能息事寧人


  台塑公司越南河靜省鋼鐵廠引發越南大型環保抗爭,遭越南政府重罰5億美元一案,在台灣、越南政壇與社會的討論持續發酵。雖然台塑公司與台越雙方政府都將本案定調為「單一個案」,希望罰錢了事後趕緊落幕。然因本案廣受報導與流傳,再加上政府高分貝宣示推動新南向政策,為避免類似爭議事件波及國家形象與在東南亞投資台商的整體印象,政府應該積極介入,以公布本案全貌。如果台塑確實違反越南法律,應在國內給予懲處或譴責;但如果台塑並無違法犯紀事實,亦應協助台塑洗刷冤屈。


  本案雖與2014年5月13日在越南爆發的反中暴動,同樣凸顯越南投資環境的變化與投資風險外,兩者的性質實不應相提並論。513事件反映越南政府對外商投資保障不周,對越南投資環境是一大重擊,台商只是無辜的受害者,因此廣受越南絕大多數民眾與國際社會同情。河靜鋼廠排放事件則直指台塑涉及違反國際環保標準及地主國環保法規,甚至越南政府暗示疑似不法取得投資核准的情事,因此,引起一面倒的撻伐聲浪。


  台塑案觸及當前兩大國際社會普遍關切的議題,一為環境與生態保護,一為大型跨國企業以鄰為壑,利用開發中國家的低廉勞力發展有違環保、人權、健康等產業的爭議。兩者都是當前反全球化浪潮下觸動敏感神經的熱門議題。事實上,在台塑案之前,已有2013年國光石化公司擬至馬來西亞投資石化廠,因遭當地環保團體抗爭而被迫放棄建廠的近例,因此本案實非「單一個案」,相關主管機關應積極介入,查明真相。


  蔡政府宣示將推動新南向政策,受到東南亞國家熱烈歡迎。越南為我在東協最大投資國,自然不樂見台塑案影響台商赴越南的投資意願,近日派遣大型投資說明團來台,持續招商引資。然河靜鋼廠引起民怨與台塑出面認罪協商賠償至今,當事人及台、越政府均未出面完整說明事實真相,以致各類揣測不斷,對我國與台商形象的傷害更形加劇。


  相關單位應盡快了解本案實情,包括要求越南政府公布調查報告,了解台塑賠償5億美元的計算基礎和賠款對越南受害漁民的使用方式等。同時應組成專業調查團隊,調查河靜鋼廠是否確有汙染與其他違法事實,以及越南政府調查處理本案是否符合科學證據、正當程序與公平原則。


  如果我國獨立調查發現台塑確實違法,應主動說明並應向越南政府道歉。如果台塑確無越南政府指控的事實,亦應端正視聽,要求越南政府還給台塑與台灣一個公道。否則,新南向政策帶動更多產業前往東南亞與南亞投資,難保沒有第二個台塑案。


作者:中華經濟研究院台灣東協研究中心主任/徐遵慈

資料來源:中國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