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劉孟俊:救經濟 非特效藥不可


  今年6月以來,3家智庫包括中央研究院、元大寶華及台灣綜合研究 院,分別將國內2016年全年的實質GDP成長預測下修至1%以下,昨日 中研院最新的預測更已降至0.52%,「保1」顯然無望。即使今日中央 銀行理監事會議決定降息,對刺激國內景氣的成效可能有限。


  目前新政府的財經政策更多側重於長期經濟體質的調整,由於目前 尚有包括勞資爭議等許多不確定因素會影響我國經濟後續表現,政府 有必要提出應急措施來協助台灣渡過景氣難關。


  由於全球內需不足,企業缺乏投資動能,各國經濟結構改革步調緩 慢,已開始形成低成長陷阱。尤其近年黑天鵝事件頻出,先有IS恐攻 等地緣政治事件、大批敘利亞難民湧入歐洲,日前英國脫歐對全球經 濟的負面影響更可能持續發酵一至兩年的時間,甚至更長。


  為對應全球經濟疲弱,各主要國家多頻繁運用寬鬆貨幣政策來刺激 經濟復甦,可惜成效不彰,OECD等國際組織已多次呼籲,各國應搭配 採用結構性財政政策以提振經濟動能。


  台灣面臨全球大環境不佳的情況下,本身在民間消費、民間投資及 出口的經濟結構問題都有待解決,短期間內要顯著提振經濟動能相當 困難。


  目前有少數正向訊息出現,例如出口雖已連16個月負成長,但衰退 幅度已有縮減;自2015年第3季起資本設備進口轉正成長,成長幅度 達10%~20%,可望對未來出口產生助益;5月工業生產指數為108.45 ,年增1.89%,終止追平金融海嘯期間連12黑的紀錄,與4月相較增加 5.69%。但不幸此刻又面臨英國脫歐的黑天鵝事件衝擊,經濟好轉的 動能可能再度減弱。


  加上目前有諸多對經濟不利的事件發生,包括陸客來台人數減少, 華航罷工事件恐帶動新一波國營事業罷工潮,7天國定假日等勞動條 件的爭議等,都不利國內民間投資,恐將進一步延後景氣復甦時程。


  觀察新政府所提的財經政策,似乎更多側重於長期國內經濟體質調 整,短期刺激經濟藥方付之闕如。面臨全球景氣不佳的困境,短期為 減緩衝擊,建議政府應適度放寬財政預算,擴大協助產業參與公共建 設和刺激民間投資。長期而言,政府推動創新研發產業計畫可推升我 國產業邁向新世代科技,但需注意必要的政策配套,以釋放創新活力 。


作者:中華經濟研究院大陸所所長/劉孟俊

資料來源:中國時報 A11/時論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