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劉孟俊:《名家觀點》注目大陸跨境電商


  2015年全年,中國大陸跨境進口零售電商交易規模達2063.8億元人 民幣,保持60%的高速成長態勢。大陸民眾對海外進口消費品需求殷切,跨境電商B2C發展蓬勃,不少進口跨境電商平台積極尋找外國進口商品的供應商、代理商和品牌商,以滿足消費者的要求。


  但大陸自本月8日起,調整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稅收,全面提高「行郵稅」稅率;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商品比照一般貨物,徵收關稅、進口環節增值稅和消費稅。


  此新規定將藉新稅制引導海外消費回流,從過去鼓勵所有類型的跨境電商,轉變為鼓勵對實體經濟有較大促進作用的B2B模式跨境電商。


  受這波新稅制影響的跨境電商包括三大類:海外代買平台、平台入駐型、B2C自營。由於過去的限額內免稅制度取消,小型電商或個人代購首當其衝,預期將使得大陸整個電商產業更加集中到優勢平台。


  阿里巴巴與eBay等廠商在電商平台、支付和物流上的優勢發展,將吸引多方中小企業運用此電商平台,接取大陸消費內需市場。預期阿里巴巴、京東等壟斷型電商將重金布局供應鏈以及商品結構,提高供應鏈效率並增強上游議價能力。


  中小企業向來是台灣出口的要角,然而隨著貿易電商化與全球化發展,也面臨出口大陸的轉型問題。近來阿里巴巴集團打造B2B「台灣外貿生態圈」,也吸引我國合格中小企業參與此一平台。截至2016年3月31日財年底,阿里巴巴集團已成為全球最大的零售商,預期台灣創新能力強的中小企業將被吸引,以運用該平台的資源參與開發大陸內需市場。


  今年3月我國出口成長已「連14黑」,為提升出口動能,須有效開發大陸內需市場,而且消費也可望成為大陸經濟發展的重要驅動力。在大陸此次稅收新政實施後,政府相關單位應注意台灣中小企業因規模偏小,需要政府提供相關政策協助,以提高其議價能力。未來政府及業者也需持續關注大陸跨境電商環境的發展與政策趨勢,以掌握商機。


作者:中華經濟研究院大陸經濟所所長

資料來源:中國時報 A10/時論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