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王健全:點火下半年內需 拚有感經濟


  行政院主計總處日前公布今年第1季經濟成長率為-0.84%,並已連 續3季負成長。準閣揆林全昨日被問到對於今年經濟成長率「保一」 有無信心?他回答「恐怕做不到」。


  在驅動台灣經濟成長的三大引擎:消費、投資、出口多數熄火下, 新政府一上台馬上面臨嚴峻的經濟挑戰。因此,下半年的擴大內需措 施應盡早規畫,使經濟成長保持元氣,民眾才有耐心度過寒冬。


  新政府揭櫫了包括綠能、國防、智慧機械、生技醫療、亞洲矽谷在 內的五大創新產業,上述產業關聯度大,但均屬中長期的結構轉型, 短期內經濟效益不易大幅展現。比較能夠立竿見影的作法應是排除投 資環境障礙、制度創新、設計嶄新政策工具及凝聚社會資本等4帖藥 方。


  在改善投資環境上,新內閣完全執政有其優勢,可透過跨部會整合 、中央和地方協調,改善五缺的投資環境,方足以帶動投資。同時可 就生產力4.0,巨量資料、金融科技等投資提供短期的租稅優惠,以 帶動相關投資,對抗景氣循環。


  在制度的創新上,新內閣應就五大創新產業、長期照護、生產力4 .0等重大議題,由行政院訂定跨部會的共同績效指標(KPI),各部 會才能摒除本位主義,戮力同心推動產業發展。其次,服務業主管部 會應訂定產業化指標,除了規範外,亦能加速醫療、教育、長照、金 融等領域的產業化,如此才能導入民間資金,精進商業模式,並創造 高階的人力需求。


  在設計嶄新的政策工具上,政府公共債務占GDP已瀕臨40%的舉債上 限,加上營所稅降至17%,租稅優惠大幅縮減,產業政策工具也付之 闕如。在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下,產業升級轉型因缺乏金援而牛步化。


  鑑此,建議新內閣加速自由化,導入民間資金;設計類主權基金, 或擴大國發基金項下的合併及併購基金,加速產業的購併或合併、引 進國際技術,以及提高招商引資的籌碼。


  至於在社會資本的凝聚上,重大政策應建立配套、生態體系,兼顧 利害關係人的權益,並說服國人以「正向思考」態度支持政府政策。 如此,台灣經濟才有機會得以破繭而出。


作者: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健全

資料來源:中國時報 A11/時論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