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劉大年:應變2020兵棋推演之五》全球供應鏈重組的大挑戰

2020年全球的經濟環境將更具有挑戰性,台灣的領導人必需要審慎面對。

  首先是已經持續近兩年的美中貿易戰,衝擊到全球經濟,使得2019年經濟表現不及2018年。雖然部分國際經貿機構預測2020年全球經濟將會好轉,表現會略優於2019年。但是美中兩經濟強權仍在交火,全球經濟不確定因素多,仍然存在下行風險。特別是各國群起效尤,採取較為保守防禦型的貿易政策,對於台灣高度出口導向的國家相對不利。

  美國基本上不但把中國大陸當成是競爭的對手,甚至視為是威脅的敵手,無論未來美中兩國是否會達成貿易協議,美國還是會繼續對中國大陸採取圍堵性的經貿政策。即使有可能為了達成協議,美國在加徵關稅力道上會和緩,但弱化中國大陸供應鏈的方向不會改變;美中之間原先的供應鏈關係會產生質變,甚至崩解,各國在選邊站之前,就必須因應此變化。

  對於台灣而言,全球供應鏈轉變的影響更甚於關稅的貿易效果。台灣如何鞏固原先占有優勢的產業,以及因應新的商業模式下所建立新的分工關係,都必需與台灣產業政策相扣合。特別是我國的資通訊產業,普遍替以美國為主的國際品牌大廠代工,未來必需配合美方要求轉移生產據點,不但要撤出中國大陸,甚至被要求在美國設廠,由此所衍生的供應鏈變化及資金移轉均必需有所因應。而且美國對於確保重要企業降低與中國大陸產業的連結,要求的標準非常高,對於台灣企業也是一大考驗。

  美中貿易戰帶動全球供應鏈大搬風,各國非常積極吸引外資。台灣除了需要強化基礎建設,確保人才優勢外,也必需積極營造完善的智慧財產權保障,以及優質的網路安全環境,才能在競逐外資中脫穎而出。

  台灣也應正視和大陸的經貿關係,特別是台灣對大陸的出口(含香港轉口),由2000年約24%,上升至2008年的40%後,往後10年一直維持在40%左右。即使今年美中貿易戰升溫,在中國大陸的台商移轉生產據點,雖然對美出口成長,對中國大陸出口下滑,顯示的確存在轉單效應;但是台灣對中國大陸出口仍占總出口的39%左右,顯示政策引導無法凌駕市場機能,兩岸長期所建立的分工結構並未有顯著變化,與中國大陸經濟「硬脫勾」並不可行。

  不過台灣仍有必要分散出口,降低對單一市場的依賴,所以必需更有系統地拓展其他市場,例如可以重新檢視新南向市場的商機。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在美中貿易戰下,加工出口型企業紛紛撤離大陸,中國大陸經濟成長率也持續下修,但中國大陸內需市場的消費潛力不容忽視;再加上在美國的要求下,未來中國大陸制度必需更透明,市場也要更開放,所以各國無不利用此一機會積極開拓中國大陸內需市場,台灣當然也不能缺席。

  台灣未來將面對全球產業重組的環境,台灣必須好好把握,才能使台灣經濟更上一層樓。

作者:中華經濟研究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劉大年
資料來源:中時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