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劉孟俊:《名家觀點》大陸十三五的新挑戰


  中國大陸即將在3月全國人大與政協兩會後,正式公布《十三五規畫綱要》,作為十三五時期(2016—2020年)的政策綱領。此綱領將可大致呈現中國大陸未來五年各項政策的具體目標;亦可一窺新議題與新政策的形成與可能發展動態。


  十三五規畫是習李體制下第一次公布的五年計畫,可以充分展現習李體制的治國理念。根據第18屆五中全會通過《十三五建議》揭露的資訊,重要目標是於2020年前達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並相對於2010年的國內生產毛額(GDP)「翻一番」(倍增)。目前已知中國大陸十三五規畫將採取不同以往的策略作為,提出五大理念,包括創新、協調、綠色、開放與共享等,以下說明中國在十三五期間可能面臨的諸多治理思維挑戰。


  由全球情勢來看,在2008年金融海嘯後全球經濟呈現脆弱復甦。中國大陸要在2020年前達成所得倍增目標,卻面臨本身經濟成長趨緩的「新常態」及結構轉型,因此,同時解決現有病灶為首要挑戰。中國以優化經濟結構轉變經濟成長驅動力,由過去要素及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同時由出口外向型經濟轉為消費內需成長。尤其,在中國進入新常態之際,還需解決工業及投資減速、債務規模擴大、產能過剩將持續結構調整、企業陷入「債務—通縮」螺旋,以及人口老化、勞動力下滑與所得分配不均等問題。


  此外,若中國大陸未來五年經濟成長驅動力,要由出口導向轉向消費和服務導向,關鍵是服務部門擴大產出能否實現官方成長6.5%目標,以及促進經濟再平衡的需求。尤其此刻面臨美國挾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之名強勢重返亞洲,必要時,中國可能進一步再次以開放倒逼改革,結合自貿區政策,開始實行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成為服務業部門發展開放的關鍵。


  在十三五期間,中國大陸還將面臨「創新」與「改革」的挑戰。由上述說明可知,要達成十三五政策目標,就必須啟動大幅度產業結構調整及體制轉型,無可避免首當其衝的是既得利益團體(特別是國有企業)的阻撓。加上中國此刻正面臨多元且複雜的結構性經濟問題,因此十三五規畫與過去五年規畫的最大不同,在於必須更迫切解決現實面臨的挑戰,例如改善貧富差距和促進城鄉、區域的協調發展。


  也正因為如此,十三五規畫雖將生態環境總體改善等「軟指標」列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要求之一,包括新興產業、循環經濟、綠色經濟產業和綠色生產體系,可能有望成為其經濟發展的新成長點。然而必須關注的是,一旦中國面對達到所得倍增的「量性指標」遭遇困難,這些綠色循環經濟等「質性指標」,很可能是被犧牲的選項。


  中國大陸已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經濟成長趨緩被認為是影響全球經濟成長的重要不確定因素,也是導致全球貿易成長低落的主因之一。預期十三五規畫的成敗將影響中國未來政治、經濟、社會發展,也將決定其經濟及產業發展動能,當然亦對兩岸經貿互動帶來重要影響。十三五期間中國經濟的發展動向與可能挑戰,均是我國應提早關注以做因應的重要政策事項。


作者:中經院大陸研究所所長/劉孟俊

資料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