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李淳:《焦點評論》蔡英文面對TPP的挑戰


展望台灣新政局五之四


  大選結果,民進黨取得完全執政的地位。新政府馬上就要面對嚴峻的國際政經挑戰。國際大環境我們無力改變,但對創造加入如「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等區域經濟整合,卻有很多操之在我的努力空間。


  加入TPP的意義很多元。第一個是「轉負為正」,避免被亞太經貿圈排擠。TPP目前已有美日馬越等12國參加,但韓、菲、泰及印尼也都舉手要加入。未來三四年後,不但美日韓澳等先進國家,很可能連東協十國中也有七國進了TPP。沒加入者成本、障礙都比成員國高,負面衝擊很大,還會讓廠商、資金與人才離台而去,要加入才能扭轉。


  第二是借力使力,讓法制「脫古改新」。台灣法制革新起步不晚,但進展極慢。以法規對社會及產業的影響評估制度為例,自2001年扁政府開始研究到馬政府下台,悠悠16年沒結論。TPP中有關進行法評的義務雖是鼓勵性質,但至少讓台灣多一個外部壓力。特別是若連泰國、越南都因TPP開始建立法評制度,台灣就被迫加速改革。


須先組成科學團隊


  加入TPP全台灣受益,但也有代價,正是需要蔡總統要展現領導力的所在。第一個是「萊克多巴胺」美豬及日本福島五縣食品開放問題。美豬及日本食品既有食安爭議,前者還有養豬業衝擊雙重考驗。美國及日本按世貿組織(WTO)及TPP規定,要我們提出科學證據來證明無法按國際標準開放。所以新政府首要任務,是組成一個具公信力的科學團隊(最好有食安團體推薦的專家),進行公開的科學評估,看看國人對「萊克多巴胺」的風險是否真的比較高,或是日本福島五縣已無輻射。更重要的是若結果無法證明(或僅證明部分高風險群比較危險)而須開放,政府如何有效的向社會進行「風險溝通」及說明配套措施的有效性。


調整政府資源配置


  第二個是落實產業及勞工調整輔導機制。去年12月《因應貿易自由化調整支援條例》已完成立法。但對受衝擊的產業及勞工而言,立法不是重點,輔導是否到位才是關鍵。這個條例對「勞工」基本交給勞動部後續辦理,如何辦好才是關鍵。第三是落實透明與監督機制。兩岸協議有監督條例,但TPP卻彷彿享有「治外法權」。未來政府至少應該比照兩岸協議監督條例作為TPP透明及社會參與的準則。


  最後是政府資源的調整。TPP滿滿都是行政改革的規定,對社會有意義但各機關負擔卻會大幅增加。若不調整政府資源配置,加人加預算,未來改革若不出亂子也會只有半吊子,失去意義。


  總之,台灣改革總是知易行難,蔡總統要加油!


資料來源:蘋果日報

作者:中經院WTO及RTA中心副執行長/李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