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王儷容:港幣該與美元或人民幣掛鉤?


  港幣於14日盤中一度跌至7.7876元兌1美元,創2010年12月以來新低,這也使得香港是否應延續已實施32年的「聯繫匯率制度」再次浮上檯面,聯繫匯率制度限定港幣兌美元交易價格在一定區間內,目前為7.75至7.85元。


  近來港幣匯率大幅下滑,主因離岸人民幣貶值和避險情緒高漲導致港股的拋售潮,從而引發資金外流,致港幣受挫。


  1997年香港回歸大陸後,其經濟與大陸的連結愈來愈深,近年來不時出現關於港幣是否該與美元脫鉤的討論。香港金管局總裁陳德霖在去(2015)年12月17日美國宣布升息當天曾表示,聯繫匯率制度是香港金融、貨幣穩定的基石,香港沒有必要、也不打算改變。


  至於在聯繫匯率制度下,港幣應跟美元還是人民幣掛鉤?若自經濟整合╱共同貨幣之理論檢驗,香港應該與經濟雷同度較大的經濟體貨幣掛鉤,較不會產生貨幣政策不適合香港總體經濟環境的問題。


  那麼,回歸大陸幾達19年的香港,到底變得與大陸經濟較相近?還是與美國較相似呢?


  在以服務業為主的經濟結構、以及金融層面上,香港無疑地會與美國較為相近。我相當認同1983年建議港幣與美元進行聯繫匯率的Dr. John Greenwood(前景順集團首席經濟師)的觀點:港幣若與人民幣掛鉤,將失去保持香港的「特區」地位。


  這幾年來,大陸積極進行金融改革,陸續推出兩波自貿區試點,不過,這些自貿區的金融開放大多繞著人民幣國際化措施進行,其在外幣兌換上之開放程度,較諸香港資金幾近完全自由移動,仍相去甚遠;港幣一旦與自由兌換程度仍不高的人民幣掛鉤,對外流通程度及國際性皆將降低,必將損及其金融中心地位。


  另外,香港雖扮演著人民幣離岸中心的領頭羊,惟香港大部分金融投資仍以美元進行,且香港在全球金融中心排名非三即四,上海排名則在20附近浮沉。


  若港幣改成與人民幣亦步亦趨,與大陸其他城市沒多大區別,則香港獨特的金融中心地位將很快地被居於大陸金融大腕地位的上海趕上。


  另外,Dr. Greenwood認為,港幣若要與人民幣掛鉤,就需滿足四個條件:最重要的是,人民幣要成為完全自由流通及兌換的貨幣—在目前大陸資本項目可兌換性還有相當限制下,此項條件尚未達成。其次,是人民幣成為國際性儲備貨幣—此項在國際貨幣基金(IMF)通過人民幣成為特別提款權(SDR)一籃貨幣成份後,已逐漸達標,只是比例尚低,2014年人民幣占全球官方儲備貨幣僅約1.1%。


  再來,大陸需要取代美國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引擎—過去多年來確是如此,但這幾年經濟下行、生產者物價指數已連續46個月負成長,未來經濟不振恐將拖累全球經濟。


  最後,是人民銀行能將利率作為最主要貨幣政策工具—惟大陸利率市場化剛施行不久,利率政策傳導效果仍不甚理想,預料人行仍是將降準及降息並行運用。


  綜上所述判斷,港幣目前仍以釘住美元為宜。未來要擔心的是,假若人民幣大貶,還是會對與大陸經濟越走越近的香港、乃至於港幣聯繫匯率,帶來強大壓力。


作者: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王儷容

資料來源:2016-01-19/經濟日報/A6版/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