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李淳:中資風險在於台灣「含羞草化」


  大家應該都看過含羞草,一受刺激葉子就會收縮關閉。台灣某種程度也越來越像含羞草,一遇陸資(甚至外資)就收縮關閉。含羞草這個特徵的目的是在自我保護,台灣應該也差不多是這用意。但含羞草的收縮是不分青紅皂白,所以常常被人們為了好玩而反覆愚弄,玩玩就棄之而去。台灣呢?遇到中資就收縮,是真的達到保護作用,還是如含羞草般被愚弄?


  這些高調的陸資如此高調,一是本性使然,財大氣粗的暴發戶因為跳過流汗打拼的那段過程,不知低調才是王道,況且高調往往才會吸引到領導、資金的目光。若是這種膚淺、一下子就看破手腳的原因使然,那台灣還不用太擔心,反對還有道理。


  但另一個高調的原因,可能是一種玩弄含羞草的策略。投資入股都是幌子,目的是要引起台灣的「含羞草」反應;買成了很好,若如其所料台灣一受刺激就收縮關閉更好,反正目的就是要玩弄台灣這株含羞草。


  以上二個目的都不能排除也很難確認,但挑在選前這個時機點讓「刺激」出現,而且還是大手筆高額的參股,紫光有意成為第一大股東,不能不令人懷疑這種不合常理的「高調」背後的原因。


  我們或許很難參透這些高調中資背後的真正企圖,但也可以想像出幾種可能的原因。第一,反覆玩幾次之後,能符合資格的買主就越來越少,未來台灣廠商若想出售,將面對一個「買方市場」,價格、條件都受限制。更何況,資金全球化的結果意味著所謂符合資格的買家,可能只是在某個時間點合格,幾年後就變成陸資,到頭來只是更便宜的回到它手中。最壞的情況是台灣業者的價格被中資無端墊高後,再也找不到新買主而成其甕中之鱉。


  第二,台灣一旦收縮關閉,等於替這些高調的陸資去其他國家併購時提供了絕佳的理由。各國都跟台灣一樣,對中資夾雜著擔心及不爽,但一旦被台灣打槍後移轉他國收購,理由就變得冠冕堂皇毫不心虛了。


  第三是墊高未來台廠合作的成本或障礙。其實產業合作原本就不是只有入股一種方式,甚至入股通常是長期合作的結果。中資用錢買合作的方式本來就有些問題,但入股不成後,未來對我業者合作關係及在中國佈局的影響,不可忽視。


  面對這些都是國企而且「舉止奇怪」的中資,台灣當然要謹慎。但如何回應這些刺激,也不能永遠只有含羞草一種方式,而應該要通盤想過各種可能與風險後再決定。否則玩弄含羞草的人只是順手撥弄就走,我們卻要承受後面各種昂貴的代價。回應方式也不是只有接受中資一途;反守為攻,藉機強化與他國大廠的合作甚至入股,也是一途。企業要領軍,政府也要幫忙,才能應付越來越多玩弄含羞草的人。


作者:李淳(中經院WTO及RTA中心副執行長)

資料來源:蘋果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