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王健全:油價跌 政府應鼓勵消費


  這一陣子油價頻頻破底,2015年以來油價暴跌近6成,究竟油價的 下跌是否已經接近底部而有反彈跡象?明年的油價走勢為何?對全球 及台灣經濟會如何影響,均值得觀察。


  首先,影響油價的負面因素包括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維持現 行原油產量不變,以維持市占率,俄羅斯陷財務困境而增產,加上伊 朗即將被西方國家解除經濟制裁,重新加入供油行列。其次,美國頁 岩油廠商減產有限,破壞了OPEC國家壓低油價即可將其逐出市場的算 計。再者,中國大陸經濟下修,對原油、大宗物資的需求也大為減少 ,使油價整年維持低檔。


  但影響油價回升的正面因素也有不少,包括地緣政治的影響,敘利 亞情況轉趨緊張,在ISIS和美國、俄羅斯的對峙下,稍有不慎,即可 能爆發衝突,使油價翻轉。其次,OPEC國家在油價下跌後財政拮据, 影響政治權力的穩定,加上美國頁岩油廠商多數為中小廠,具有控制 成本、提高效率的彈性,不可能一下打垮,因此,OPEC國家在整垮頁 岩油業者,逐步拿回油價主導權的如意算盤無法如願下,有可能恢復 減產的作法。


  此外,油價期貨和現貨價格的落差預期和2008年金融風暴時期相較 ,已有縮小的跡象。最後,中國大陸仍不斷儲存原油,進行戰略規畫 ,因此,未來油價再大幅下跌的機率相對減少。鑑此,聯合國估計明 年石油過度供給情況會逐漸消散,2017年可能由目前的40美元回升至 63美元左右,代表油價觸底的機會大增。


  至於油價對全球及台灣經濟有何影響?首先,油價攸關全球不少主 權基金的運作及投資規則,低油價代表全球投資減少,加上油價重挫 使大宗商品出口國貨幣重貶,民間資本大幅流出,進而使若干產油國 家經濟陷入困境,影響消費及進口需求減緩。對台灣而言,油價低對 塑化、石化中上游產業相對不利,也影響台灣出口及GDP的表現。


  但台灣為石油進口國,為何油價下滑,經濟不會有正面影響?可能 關鍵在於購買原油均為期貨價格,在之前油價大漲時即簽下長期供貨 合約,致採購成本偏高,利潤增加有限。但如果油價持續低檔,則降 價對下游廠商相對有利。其次,一般民眾認為油價下跌乃短期現象, 因此,汽油價格下跌所增加的可支配所得並未用全數來消費。


  展望未來,油價低檔可能不至於維持太久的情況下,相關產業在低 油價而獲利有所增加,應利用此一緩衝時間加速研發創新、升級轉型 ,以及節省能源、提高使用效率,強化公司競爭力。中油、台塑、台 電等耗油多的企業,可以考慮多儲存低廉原油,以確保台灣的合理油 價供應。


  政府也應配合未來能源政策的規畫,而對油價可能緩步回升預做因 應。另一方面,也可考慮推出若干搭配措施,刺激因油價下跌而使可 支配所得增加的消費。畢竟在經濟成長低迷時,鼓勵若干有能力的族 群擴大消費,對經濟也有一定層面的刺激作用。


作者: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健全

資料來源:中國時報 A15/時論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