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劉孟俊:保一作戰 擴大服務業內需市場


  行政院主計總處今天將公布第3季經濟成長率,預料將出現負成長,全年經濟成長率可能不及1%,在「保1」困難下,行政院可能推出刺激消費方案。由於服務業在台灣經濟中扮演的角色逐漸吃重,建議政府可考量將服務業納入刺激內需的重點。


  行政院為提升景氣,據報導,已擬定擴大內需措施,包括電信補貼、節能家電補貼、汽車出口退稅、換購二行程機車補貼、電子商務網購促銷,刺激國內消費旅遊等10多個項目,帶動內需成長的策略顯得相當多元。


  台灣過去長久以來較依賴出口做為經濟成長動能,但也因此深受國外景氣的影響,另一方面,作為海島型國家,台灣的內需市場相對較小,但若以消費或支出的角度觀察,我國民間消費占GDP達54%左右,顯示在國際經濟持續低迷、外在需求成長趨緩之際,民間消費可成為驅動經濟持續成長的重要動能。


  同時,我國服務業已成為國內經濟成長與創造就業的主要來源,據主計總處統計,2014年我國服務業產值對GDP的比例長期維持在60%以上,說明服務業對於我國經濟表現的重要性已超越農業及工業;且從事服務業的人數逐年成長,占全國就業總人數的比例已逼近60%。


  在此種情勢下,若服務業能配合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將會成為我國提升產業附加價值的重要策略,有助於發揮創造就業、提升民眾生活品質、帶動經濟成長等多元化效益,且服務業尚存在高度發展潛能,有待政策的支持和創新模式的開發。


  其中,高科技智慧產業最受矚目,我國擁有領先全球的先進資通訊技術,網路覆蓋度、智慧型手機與平板電腦等行動裝置的使用度亦是全球數一數二,此種生活模式及科技應用基礎,相對有利於數位消費評鑑平台的建立與推廣,亦為發展現代消費服務業的長處,適合推動以消費者為主軸的全通路智慧消費服務產業。


  過去國內零售服務產業大多以大型零售商或通路商主導市場,但隨著新興科技與創新營運模式的發展,許多創新服務營運商應運而生,不但為零售、觀光等消費型服務產業帶來更多商機,亦使消費市場正面臨重大變革,包括利用O2O(Online to Offline)整合虛擬和實體通路的行銷模式、推動全通路多元購物與便捷取貨服務、整合應用行動支付系統、特色化社群商務及運用「共享經濟」模式創造新的消費價值等,都是台灣可透過智慧科技刺激內需的方向。近期政府已通過第三方支付法,使消費者擁有更多的選擇,也吸引業者投資。


  不過政府目前對服務業仍缺乏整體、大方向的策略,僅有短期策略無法持續帶動內需市場成長;且短期刺激內需政策具有時效性,縱使得以刺激短期經濟成長,政策結束後若無其他方案延續,經濟仍舊會逐漸趨緩。因此,期待政府能更進一步,推出具體、宏觀的服務業發展政策,讓企業和消費者有更多的發揮空間,做大台灣的服務內需市場,甚至將服務輸出至國際。


作者:中華經濟研究院大陸經濟所所長\劉孟俊

資料來源:中國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