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王健全:《觀念平台》立竿見影 挽住信心


  一個月前,有位報社記者提出了個問題,他問:「挽救當前經濟, 是否有短期立竿見影的政策?」筆者當時認為,經濟尚未惡化到一定 程度,故和多數專家想法一般,短期並無特效藥,而且會帶來若干後 遺症,故應以中長期的產業升級與結構調整為主。但隨著出口的連七 個月下降,主計總處大修成長率至1.56%,甚至陷入保一的疑慮,再 加上大陸引發的股、匯災,造成民眾的恐慌。因此,筆者認為若干中 短期措施也有其必要,否則經濟成長就像自由落體一般,由保三,保 二至保一,民眾信心也會鬆動,一旦民眾信心動搖,消費趨於保守, 將對經濟成長帶來反效果,惡性循環下,經濟的成長就更形悲觀。因 此,透過短中期的刺激,挽回民眾信心,穩住消費,使民眾有信心, 才能耐心等待經濟復甦的曙光。


  至於有哪些可短期奏效的政策?


  第一,公共建設的加速推動:若干進度落後的公共建設,可以透過 罰款、道義說服及人力投入的增加,使其掌握進度,發揮刺激經濟的 效果,當然,鬆綁法規開放壽險投入公共建設也有其必要。


  第二,觀光客對經濟效益的加值:隨著觀光人口的增加及開放大陸 自由行人數的提高,除了觀光局的優質行程外,政府應規劃雲門舞集 、優人神鼓、明華園、霹靂布袋戲於北/中/南/東設立固定表演的 「定目劇場」,並列為陸客團客來台觀光的必要一站,定目劇場的規 劃不但帶動文創產業的發展,也可創造更多的消費效益,這遠比在夜 市逛街可以增加更多的消費。同時,經濟部可在定目劇場附近規劃M IT名品城,販賣台灣最具代表性的3C、文創、小家電等商品,擴大觀 光的效益。


  第三,聚焦出口目標市場:隨著大陸經濟下滑,東協國家的開發就 相當重要,台灣在東南亞有不少華僑、僑生、外勞、外配均是可以運 用的管道。其次,中小企業對海外市場較陌生,缺乏管道,經濟部應 編列預算針對目標市場的退休官員、會計師、律師、公協會專家,邀 請他們前來台灣舉辦說明會,由政府補助中小企業廠商參加,使其了 解拓銷市場的概況、SOP,當可發揮事半功倍的效果。


  再者,東南亞國家的電視購物相當發達,可以由政府結合當地購物 台,或買下購物頻道,推廣台灣的中小企業精品。當然,電子商務平 台結合中小企業主,推動跨境行銷。這些措施需要投入資源並不多, 政府應可以立即行動。此外,長期而言,透過專業貿易商、大貿易商 協助中小企業拓銷,也值得了解其可行性。


  第四,針對中低收入提供消費券、食物券或牛奶券:過去的消費券 以全民發放,所費不貲。但如果縮小規模,祇針對中低收入戶發放, 或發放食物券,對商業的消費及信心的提振不無小補,且可使中低收 入戶有感。


  第五,法規鬆綁是低廉的政策工具:各部會應檢視現行法令,看看 哪些鬆綁可以立即帶動商機,但不是為鬆綁而鬆綁,而是應針對消費 促進或產業升級的整體目標而鬆綁。例如壽險基金投入公共建設、長 照服務,醫療觀光簽證的快速發行及人數增加(稽核的配套也不可或 缺),國營事業增加一定比例的研發投入等。


  第六,協助風暴受難國的出口融資:當前歐洲受金融風暴重創的國 家對若干優質平價的民生必需品仍有需求,但貨款回收面臨不確定性 ,如能協調輸出入銀行的出口貸款保險或出口融資協助,可以開發東 歐及西歐風暴受難國(如希臘、義大利、西班牙等),或可發揮一定 的效用。


  在當前耳語頻傳,民眾信心脆弱之際,除了中長期產業升級、結構 調整方案,也須有若干救急、立竿見影的措施,穩住民眾信心,才不 致因恐慌而減少消費,才有耐心等待黎明的曙光。


作者:王健全/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

資料來源:工商時報 A6/政經八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