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劉孟俊:時論 - 提振內需 優先打造銀髮產業


  今年我國經濟成長率可能難保2%,由於全球景氣不如預期,國內近來出口衰退,加上股市慘跌,中國進口替代政策壓縮我國市場空間,產業面臨轉型升級課題,日前行政院提出「刺激經濟短期方案」,但除了短期救市措施外,此刻政府也應把握時機,加強跨部會跨領域的整合、鬆綁不合時宜的法令,政策目標應以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為優先。


  政府快速因應經濟變局提出應對值得肯定,但也需避免資源倉促投入在缺乏效益的計畫,徒然增加財政負擔和投資風險。


  首先,在各種救市措施紛至沓來之際,此刻應把握時機加強跨部會跨領域的整合、鬆綁不合時宜的法令,例如,環境評估程序與投資效率間需有權衡,政府有必要提出更公開透明的制度性流程,營造更可預期的投資環境。


  其次,工業總會7月下旬發表「白皮書」,指出企業面臨「五缺」問題,嚴重影響國內投資意願。其中固然有部分是企業應負的社會責任,但大環境的資源限制確實嚴重衝擊產業經營與投資意願,多少也將影響未來台灣產業的選擇與發展方向,政府應正視且透明揭露未來產業發展的可能限制,做為產業進行中長期投資規畫的參考。


  此外,在提振內需的短期措施亦需有前瞻思維,產業發展應與生活需求更密切結合。例如為引導銀髮高齡社會的產業投資,或可運用「創新政府採購」的作法,對應未來高齡化社會的需求,設定科技創新的題目向產業界採購。引導廠商對應高齡族群的多元需求進行研發創新,以打造我國銀髮生活產業的領導地位;同時亦可誘發高齡族群的消費動機,包括健康養生、飲食、旅遊、健檢等相關產業。


  建議政府結合地方能量,以「銀髮宜居」為主題,重新進行都市系統規畫,並成立「創意基金」,提供創投相關的金援,整合我國既有的IT與醫療生技優勢條件,形成符合銀髮生活產業的生態系統,亦打造具宜居的「創意智慧城市」。


  最後,應強化中央與地方合作,藉國際賽事推升公共投資效益。例如,2017年台北市將舉辦世大運,或可推動影音內容與民生消費品結合,或與零售經銷商共同就商業設施等面向進行合作,改善軟硬體設備,提升文創產業的利潤,可開發具有地方特色的區域性資源,進行國際級的宣傳,進而吸引外國觀光客赴台消費。


作者:中華經濟研究院大陸研究所所長/劉孟俊

資料來源:中國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