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劉孟俊:歐盟的希臘悲劇


  希臘7月5日就國際債權人的紓困方案舉行公投,開票結果,否決紓困方案,希望向歐盟、歐洲央行和國際貨幣基金三大國際債權人爭取更好的紓困條件。過去幾個月希臘各銀行仰賴歐洲央行的緊急流動性援助維持運作,但歐洲央行的援助款890億歐元已將用罄,希臘各銀行本月持續停業。希臘6月30日未能償還國際貨幣基金(IMF)16億歐元貸款,成為第一個倒債的已開發經濟體,眼看希臘向歐洲中央銀行(ECB)欠下的35億歐元債務又將於7月20日到期。


希臘將陷入更嚴重混亂


  據統計,希臘自2010年至今,五年來GDP累計下降26%,失業率上升到25%,年輕人失業率更高達50%以上。希臘債務占GDP比重不降反升,則由148%上升到180%。先前為獲得紓困資金,希臘已大量刪減支出、退休金及薪資,同時加稅藉以籌資。以上說明,希臘體質原本就不佳,相關緊縮政策已帶來嚴重的代價。所有指標的變化都顯示,希臘經濟萎縮、失業爆增,生產力持續下滑,還債能力也在下降,單單依循紓困方案並未達到預期的效益。


  公投結果出爐後,希臘政府希望盡快回到談判桌商討新紓困方案,並向歐洲央行要求提高緊急援助款上限,讓希臘銀行重新開門。但公投結束後,無論希臘對外談判結果如何,未來一段時間仍將陷入更嚴重的金融和政治紛亂。希臘公投否決紓困案,是否等於對歐元說不,可能被迫退出歐元區,仍有待觀察。這一場公投後面隱藏著多項的意涵。


  首先,公投等同於對齊普拉斯政府的信任投票。如果希臘民眾同意接受紓困方案,等於否決現任政府投「反對票」的立場。相對地,如果全民公投反對紓困方案,預計現任政府就以民眾支持為由,要求重新爭取較為寬鬆的紓困方案。


  其次,希臘如得不到歐盟和歐洲央行的援助,為支付對外款項和救助國內銀行所需的資金,希臘可能被迫發行「期票(IOU)」,就相當於恢復本國貨幣,等於走上「脫離歐元」的道路。目前並未有脫離歐元區的規範,僅於歐盟條約中規定退出歐盟的程序。因此,希臘若要脫離歐元區恢復使用本國貨幣,可能需以退出歐盟為先決條件。


歐盟共同信念瀕臨崩解


  其三,自1999年歐元誕生以來,歐洲單一貨幣的共同信念因希臘問題所動搖。希臘公投拒絕紓困方案讓歐盟陷入兩難。若歐盟執意不放寬紓困方案,一旦希臘退出歐元區,原先的共同信念將就此崩解。相反地,歐盟妥協放寬紓困條件,可能將引爆骨牌效果。其他如西班牙、葡萄牙、義大利等國,也可能如法炮製地拒絕還債或強烈反對撙節紓困。


  最後,希臘債務危機對亞太地區未必產生直接的貿易和投資方面影響。根據大陸總理李克強的談話,中國並不希望希臘脫離歐元區。主要在於希臘位於中國推動「一帶一路」政策的重要節點。目前中國大陸無意擴大購買希臘國債,但可透過國際組織與架構協助希臘取得紓困援助;另外,亦可利用基礎建設等投資策略或其他融資模式帶動希臘經濟復甦。


  總之,歐元區各國的經濟條件與競爭力顯著不同,共同採用單一貨幣,尤其較具競爭力的德、法等經濟大國往往決定歐元的幣值,可能獲取較高的經濟利益。無疑地,希臘等經濟體質較弱的國家,在喪失原有的貨幣政策等工具下,也難僅倚靠所謂的紓困方案與條件,得以徹底解決其經濟危機。


作者:中華經濟研究院大陸經濟所所長/劉孟俊

資料來源:中國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