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王健全:《名家觀點》-三中一青對岸疼


  中國大陸把三中一青(中小企業、中南部、中低收入、青年人)政策列為對台灣施政重點,竟被少數媒體認為大陸富商設立基金攏絡台灣年輕人,係對台灣政府的公然蔑視,政府一定要出面反制此一發展,真是令人不勝唏噓!筆者在民國100年馬總統競選連任時即已提出「三中一青口號」,並以「打造三中一青希望工程」向政府簡報。可惜當時財政拮据、缺乏資源,官員意興闌珊,就不了了之。


  三中一青困境是弱勢族群對經濟復甦無感的寫照,雖然政府當時已有不少針對三中一青問題的紓解,但散落在各部會,且資源有限。筆者建議應該在「三中一青」架構下,整合資源,由行政院層級、單一窗口統籌規畫,才能收到聚焦及為弱勢族群發聲的目的。


當時主要規畫建議大致如下:


  在中低收入及年輕族群問題的解決上,加強工作機會媒合,同時,政府可以在端午節、中秋節及年節時,向企業界募捐或編列預算發食物券、食品代金,使其感受到社會的溫暖。此外,小額貸款(2~3萬元新台幣)的開辦有其必要,目前若干中低收入者為了小額周轉,向地下錢莊調頭寸,致生活陷入險境。小額貸款預算的籌措可以由政府、業界、宗教界共同籌措。


  在協助年輕人的具體作為上,考慮由政府向企業界募款成立中低收入與年輕人「希望工程」基金,總額以100億元為目標,部分由政府配合款支應。並由有創業經驗的企業家擔任顧問團,協助輔導年輕人創業。


  在南北區域失衡的解決上,政府應有針對中南部的產業政策,在既有群眾下,帶入新的投資、新的產業,注入新血及創造就業機會。在陸客觀光上,透過北進南出、南進北出的規畫,創造更多商機,使中南部就業機會增加,自然可以紓緩南北差距。


  在中小企業的協助上,在中小企業處升格為中小企業局後,預算應大幅增加,結合公協會和中小企業主的聯繫建立網絡平台,協助中小企業跨境行銷,使3C、文創、農產品可以有效輸出。此外,並透過人才、創新、經營模式、國際化支援等措施來積極協助升級轉型,才能啟動中小企業再成長引擎。


  回顧當時,如果政府能夠更能掌握M型社會的趨勢,能夠排除財政困窘的局面,整合資源,對「三中一青」的政策予以擴大、落實;使青年人、中低收入者多數能夠感受到政府的善意,則後來的世代對立、排富仇富發生的機率也許會大幅降低。如今「三中一青」反而被中國大陸奉為瑰寶,並被台灣少數媒體視為統戰工具。回想起來,不勝唏噓!


作者: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健全

資料來源:中時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