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王儷容:《觀念平台》大陸貨幣政策意涵及未來走向


  基於大陸經濟下行和通縮壓力未見紓解,中國人民銀行(人行)自2015年來接連下調存準率、下調貸款和存款基準利率,不斷擴大寬鬆貨幣政策。2月及4月各下調存準率0.5及1個百分點,後者幅度之大超出市場預期。3月初則是調降存、放款基準利率各0.25個百分點, 5月11日除了再持續下調存、放款基準利率各0.25個百分點,而分別至2.25及5.1%外,更同時結合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將金融機構存款利率浮動區間的上限由存款基準利率的1.3倍調整為1.5倍。以下,剖析上述貨幣政策之意涵、影響及其未來走向。


  人行以上作為之目的,除釋放銀行可貸資金,及提高貨幣乘數,以刺激經濟外,降息在一定程度上亦有利於降低地方政府債券發行成本,有利於其存量債務置換。亦即,隨著大陸利率之下降,未來大陸地方債務中屬於政府直接債務的部分,將可加快從短期、高息中解脫出來,變成長期、低成本的債務。


  基本上,大陸寬鬆貨幣政策雖能暫時刺激其經濟,但不能治愈其經濟病根:多年來大陸因太過著重經濟成長以及制度缺陷,而種下之長期問題,如污染嚴重、資金配置扭曲、地方債房地產問題等,已橫亙於前,亟待慢慢解決。本文贊同荷蘭合作銀行亞太區金融市場研究部主管埃夫里之分析,認為:中國經濟目前面臨債務高、通縮等風險,這些問題是系統性的,而不是周期性的,所以單純依靠貨幣政策不能有效解決,只是能暫時緩解短期的經濟不適。


  不過,在金融方面,或許能產生一較具長期意義之影響,即有利大陸股市之發展。近期中國降低存準率,拉升陸股創高。由於大陸十二五甚至於將出爐之十三五規劃,皆將發展直接金融視為重要政策,故各方皆期待在股市一枝獨秀之下,再加上其對股市發行制度將從核准制改為註冊制,讓市場找出更多可以通過IPO淬鍊之優良上市公司情況下,期待逐漸改善大陸金融(尤其是間接金融)資源配置嚴重不均之長期問題,從而有效支持大陸企業之長期發展。展望未來,大陸貨幣政策走向應是持續維持穩健、甚至於略趨寬鬆。之前,人行行長周小川曾說:「新常態下穩健的貨幣政策,既要支持經濟增長,也要促進結構改革。太過寬鬆的政策對結構改革是不利的。」


  大陸貨幣供給必須增加以處理經濟下行問題,並抵銷資金外流趨勢所導致之貨幣供給減少:大陸金融帳將漸漸開放,其國內外資金對於大陸國外相關因素,將漸趨敏感,近來美元強勢,資金外流壓力即增;再加上大陸貿易順差大幅收縮,外匯佔款大幅下跌,亦致貨幣供給減少;而大陸推動企業「走出去」,如一帶一路與亞投行等大戰略,亦導致直接投資外流,並減少其國內貨幣供給。


  然而,下列因素卻將抑制其貨幣供給之增加:美國QE可能退場,故美國利率上升,美元將升值;若果如此,為防止人民幣貶值幅度過大,大陸將不敢過度朝寬鬆貨幣方向移動。人民幣要國際化、要支持各國人民幣離岸中心之發展、要強大其在IMF特別提款權地位,即須維持人民幣強勢地位。當許多國家利率走高之際,大陸不可能背離此一趨勢太多,而讓其利率繼續走低。


作者:王儷容

資料來源:工商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