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王健全:《觀念平台》台北人以台北看台灣 台灣人以台灣看天下


  台北為台灣首善之區,若干不食人間煙火的發言,甚至最近部分人對社會住宅差別待遇觀點,常被謔稱為「天龍國」。台北人以台北看台灣,固不可取,但台灣人自我封閉、反商情結高漲,忽略國際情勢的變化,是否也是另一種形式的「天龍國」?


  以吸引外資為例,台灣只有2,300萬人,國家小、內需市場小,因此,須扮演接近周邊較大市場的橋頭堡角色,但在ECFA的抵制、TPP/RCEP加入不順利的情況下,台灣無力扮演進入大陸或東協市場的跳板。再者,自由化、新產業也有助於吸引外資,但自由化面臨自由經濟示範區停擺;新產業則在反商情結、環評阻力下,缺乏進展。因此,近來來,台灣吸引外人直接投資(FDI)祇有韓國的三分之一,在亞洲祇超過北韓、巴基斯坦等大國。此外,亞太經合會(APEC)20幾個亞洲會員國中,祇有台灣、俄羅斯、巴布亞紐幾內亞(PNG)未參與TPP/RCEP談判。20年前,我們高喊超英趕美;10年前,在亞洲四小龍仍有一席之地,而今?我們是在跟北韓、巴基斯坦、PNG相較,這未嘗不是另一種程度的邊緣化?


  其次,反核聲浪甚囂塵上,核四幾乎無法運轉。不過,在日本積極恢復核能,德國在去核後電價高漲,我們是否充分了解國際局勢的發展?尤其是台灣電力備載容量已降至10%以下,加上其他替代方案也面臨抗爭或不可行(如水力、火力發電面臨環保爭議、風力發電也面臨抗爭),替代能源在電費無法漲升下也無重大進展時,我們卻沒有任何替代方案,理盲卻不顧現狀的作法,令人扼腕。


  在薪水停滯下,社會要求加薪聲浪高漲。最近,更有雜誌調查,台灣有一~二成年輕人想登陸就業,ECFA服貿協議即搭起一個好的平台,協助年輕人走出去。其次,台灣服務業規模小、不易創造高階人才需求。零售批發、餐飲住宿、支援服務業所需人才祇是會計、行政人員、服務人員等人力,薪水普遍不高。故必須經由海外市場國際化,發揮規模經濟才能創造對R&D、品牌、設計、行銷、法律、稅務等高階人才的需求,才能突破22K的夢魘。由於規模不足,服務業欲國際化,通常會以同文同種的大陸或華僑較多的馬來西亞、新加坡、菲律賓為出發點。因此,ECFA服貿協議或TPP/RCEP的簽署,做為開拓大陸、東協市場的跳板有其必要性,藉由東協、大陸市場的規模經濟,才能創造更多高階人才需求,進而加薪。但ECFA服貿協議卻卡在〈兩岸協議監督條例〉而遲遲沒有進展。而TPP/RCEP的洽簽仍是較遙遠的期待。


  最近,勞方、資方更因為每周40個小時工時或每二周80小時工時( 變形工時)而爭議不休。事實上,總工時沒有改變,但賦予勞動市場更大彈性,以換取更多就業機會,也是全球金融風暴後的世界潮流。勞方給予雇主必要加班的一丁點彈性,換取更大的工作保障,不是雙贏的局面嗎?連一點點時間調節的緩衝都予以排除,豈非強資方之所難?


  另一方面,在全民健保連年虧損下,推動國際醫療卻被污名化,認為推動國際醫療會排擠國人就醫的權利,尤其內、外、婦、兒、急診五大皆空下,醫事人員短缺,不應再推動國際醫療。但殊不知這是倒果為因的說法,因為全民健保財務出現危機,健保對醫院健保給付採行總量管制,致醫事人員薪水偏低,人才外流或不願投入相關行業。不動用健保給付的國際醫療反而有助於降低健保的虧損,釋放更多資源給亟需健保的一般民眾使用。當然,限制醫師進行國際醫療時數及病床的管制等配套即可解決國際醫療的負面觀點。明知健保虧損未來有破產之虞,卻坐視不管,排除任何可能的替代方案,豈非坐以待斃?


  此外,台灣近年來反商情結嚴重,雖然少數商人走後門官商勾結,或不顧公益。但台灣對提供大量就業機會的企業,卻也採取反對態勢,都市更新、自由經濟示範區、新產業的推動,均因一小部分的人反對就踩煞車,如此一來,未來我們的就業機會何在?薪水又如何漲升?


  凡此種種、事事反對,卻不採任何配套的氛圍瀰漫在台灣每個角落。若說台北人高高在上,從台北人角度看台灣,台灣人何嘗不是,封閉自我、昧於現狀,「從台灣人的角度看天下」?


作者:王健全/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

資料來源:工商時報 A6/政經八百 2015/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