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顧瑩華:虛驚一場或大難臨頭?中韓簽FTA 台灣10年玩完?


  根據韓聯社報導,南韓與中國大陸的自由貿易協定(FTA)在二月廿五日完成「初始化」進程,目前英文版協定已出爐,官方簽署協定以前,將翻譯為中、韓兩國文字。初始化完成意味著離正式實施更近一步。韓國官員將此協定視為國內最重大的貿易協定;中國大陸商務部則表示,這是中國大陸迄今為止對外商談覆蓋領域最廣、涉及單一國家貿易額最大的自貿區。


  中韓達成自由貿易協定後,經過最長廿年的過渡期,中方零關稅的產品將達到稅目的九十一%,進口額的八十五%,韓方零關稅的產品將達到稅目的九十二%、進口額的九十一%,這對兩國出口均有促進作用。除此之外,協定範圍涵蓋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投資等共十七個領域,包含電子商務、競爭政策、政府採購、環境等「廿一世紀經貿議題」。由於大陸是台灣最大貿易對象,也是台灣第一大出口市場,占台灣出口總金額接近四成(含香港),這對台灣而言,應該是目前對台灣影響最大的一個FTA,其衝擊的程度可想而知。


  去年十一月,在APEC會議場合,中、韓領導人宣布兩國已完成中韓FTA談判共識,在國內引起很大的震撼,經濟部也立即公布中韓FTA對台灣的影響,不僅沒有達到預警的效果,反而招來誇大衝擊,恐嚇民眾的質疑聲音。姑且不論評估結果如何,政府在第一時間公布影響評估是值得肯定,因為這表示政府已經在關注這件事情,而且也做好影響評估,讓民眾及企業有心理準備,迎戰這一巨大的挑戰。


  現在我們看到中韓兩國確實已完成FTA草簽了,而且正式的實施也很快就會變成事實,而台灣對於兩岸簽署ECFA後續的服貿、貨貿協議還在猶豫、爭辯的過程中,這難道就是台灣的因應之道嗎?台灣真的是麻木不仁,還是不見棺材不掉淚呢?有時真是百思不解。


  昨天看到中韓FTA的文本內容,台灣對大陸主要出口產品有些列在排除降稅名單中,有些降稅期程較長,可能在十年以上,這讓筆者鬆一口氣。但再仔細去看,這些不降稅產品全部也只占台灣出口大陸總金額的四%而已,其他產品最終還是會調降關稅,且大多數都會降為零關稅。若兩岸ECFA後續協商沒有任何進展,原地踏步,終有一天等到韓國產品都是零關稅了,台灣的產品還要繳平均九%以上的關稅,最後只有被取代的分了。


  不要看到有些產品大陸給韓國的降稅期程很長,就覺得安心了,不急了,兩岸貨貿協議可以慢慢談,甚至不要都可以。若台灣是抱著這種心態應戰,那台灣真是無藥可救了,因為企業不會等產品都被取代才來因應,只要有被取代的可能性,企業就會以外移來因應。到時候不用等十年、廿年韓國關稅降完,台灣就玩完了,面臨產業空洞化、勞工低薪化、民眾普遍找不到工作的困境。所以,中韓FTA是虛驚一場,還是大難臨頭,端視台灣民眾的智慧決定。


資料來源:2015-02-26/聯合報/A16版/民意論壇

作者:顧瑩華╱中經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