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劉孟俊:為中小企搏利…貨貿趕快簽

  海峽兩岸經濟合作委員會第七次例會今(29)日在台北登場,由我方海基會和中國大陸海協會共同就後續兩岸貨貿談判交換意見,主題特地聚焦於我國中小企業。去年12月16日,兩岸官方已在中國大陸北京舉行貨貿進行技術性諮商,聚焦工具機、面板、汽車、石化等四大產業相關議題。

  在近期政府委外研究已提出若干證據,認為我立法院應加速通過服貿法案,促使兩岸思考加快推動ECFA貨貿的進展。同時,ECFA早收對我國出口大陸市場已經具有相當效益,通過貨貿當可進一步提振台灣經濟動能,尤能關照我國以中小企業為主體的零組件供應鏈體系。

  中小企業為國內產業及經濟發展的骨幹,根據ECFA早收項目的出口金額統計,中小企業占其中半數,部分大企業出口多來自中小企業,因而有些在早收清單中成長率較高的項目也是中小企業。

  在ECFA早收清單的降稅效益下,有助於開拓在大陸的內需市場。尤其考量中國大陸製造成本高漲,生產環境日益惡化情況下,透過兩岸ECFA的經濟整合,部分業者的經營作法已經出現以出口貿易取代對大陸的投資。

  例如,近年來中國大陸的高階自行車市場快速攀升,帶動台灣自行車整車出口中國大陸大幅成長八倍之多。也帶動供應國內巨大、美利達等公司的亞獵士輪圈公司的業績成長五倍,主要受惠於ECFA早收生效後,關稅由12%降至零,也因此亞獵士撤銷原本預定在中國大陸山東的投資,轉而在台增資,購買大型機械設備與興建營運大樓。亞獵士的案例指出了ECFA效益除了降稅之外,也同時降低我國產業外移的壓力,讓產業根留台灣。

  台灣出口型的中小企業優勢在於差異化、客製化,走量少質精路線,而不以價格競爭為取向。兩岸ECFA降稅有助於外銷企業開拓中國大陸市場機會,也創造出口導向型的中小企業以多元模式服務大陸市場。

  可以預期ECFA貨貿協定的推動,將有利於出口導向型中小企業的發展空間。本質上,台灣出口導向型的中小企業因缺乏品牌知名度和通路能量,必須採取間接外銷策略。中小企業若屬於消費財產業,多搭配國際級通路/零售商等大型採購商;若屬於資本財或中間財產業,則扮演跨國企業所主導生產網絡的一環。這種特殊模式意味著,ECFA貨貿談判的策略,若以台灣出口導向型中小企業的利益和發展為考量,重點不在單純爭取關稅調降,而是要從廠商所聚集的產業生態著手,考量其上下游供應鏈關係,或由生產網絡的主從關係來思考。

  目前兩岸產業鏈已由互補逐漸走向競爭,預期未來兩岸經濟整合,必須更強調各自的優勢。探索兩岸經濟與供應鏈整合的價值所在,側重於整合後可帶來的加值效果,即思考能否透過合作發展出新的競爭優勢。若兩岸供應鏈整合無法創造額外價值,政策也難提供整合誘因,過去所謂的片面「讓利」模式,已難再進一步推動兩岸的深層合作。

  中國大陸經濟的崛起已成為亞洲經濟成長的重要動能,幾個巨型FTA如TPP和RCEP等亦以亞太市場為競技場。加速兩岸ECFA貨貿進程不單攸關維繫台灣於全球供應鏈的地位,也影響著我國能否鏈結於TPP與RCEP等區域整合進程。

作者: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一研究所所長/劉孟俊

資料來源:2015-01-29 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