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王健全:觀念平台-搶救競爭力


  2014~2015年「全球競爭力」世界論壇(WEF)的排名,台灣由去年的12名下滑至14名,為最近5年來最不理想的排名。就WEF評比項目觀之,在基本需要、效率強度、創新及成熟因素等3大領域中,台灣下滑最多的當屬「創新及成熟因素」,由去年的第9名跌落至第13名。而影響創新及成熟因素的幾個指標中,企業投入研發支出不足,掌握國際配銷通路亦缺乏,以及創投資金取得相對不如其他國家。


  再者,在經濟環境方面,台灣較為投資人詬病的因素包括政策不穩定、官僚體系效率不佳等。除此之外,在WEF評比的項目中有7成是問卷資料,問卷回收期間的2~5月間,適逢學運、反核四等運動最密集之時,多少會影響到台灣的排名。


  根據上述資料的解讀,台灣在今年WEF國家競爭力下滑的原因,除了政府執行效率不佳、社會的凝聚力不足之外,最大的癥結即在於企業研發創新投入及相關配套的不足,如創投資金取得不易、租稅法規、缺乏掌握國際品牌及配銷通路的能力等。


  在執行力不足上,公務員的誘因機制不足,加上圖利他人動輒得咎,因此,擴大公務員的誘因,並去除刑法上的「圖利他人」罪,改以「顯不相稱所得,負舉證責任」的立法,來提升公務員的積極作為及士氣。


  至於就創新研發而言,企業研發支出指標上,台灣由2012年的第10名下滑至今年的第18名。背後原因在於台灣企業以製造、代工為主,缺乏品牌、通路,無法兌現足夠的利潤之下,研發支出自然無以為繼。其次,台灣的租稅獎勵最有利的工具為《產業創新條例》,但營所稅由過去的25%下降至17%。除了原來的研究發展投資抵減項目保留外,其他的租稅優惠一概廢除。在政策工具弱化下,研發支出也跟著向下滑落。


  《產創條例》目前執行已4年多,雖然在創新研發的投入、產出仍高於OECD國家的平均值,但和主要競爭對手國韓國、新加坡相比,台灣落後的差距有擴大之勢,值得正視。利用《產創條例》的全面翻修來鼓勵企業投入研發,加速產業結構的升級轉型,才是國家競爭力攀升的關鍵。


  此外,善用嶄新的政策工具,並植入《產業創新條例》的修法之中,將可加速傳統產業再造、新興產業發展的契機。另一方面,透過群眾募資的人氣度指標,結合政府的配合款,鼓勵行動應用程式(App)、第三方支付、文創等新興領域的投資,也有助於服務業的創新研發。


  相信藉由《產創條例》的全面翻修,提供企業必要的研發創新工具,台灣產業的升級轉型將可加快腳步,國家競爭力才有止跌回升的契機。


作者: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

資料來源:中國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