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王健全:馬習 能否扭轉兩岸「逆循環」


  三月太陽花學運,兩岸在服貿協議卡關,後續兩岸協議監督條例也進展緩慢,至此,兩岸經濟、產業合作也邁入深水區。加以年輕世代不滿高房價、低薪資,透過社群網路等新媒體施壓,政治人物動輒得咎,兩岸經濟、產業合作的落實也漸行漸遠,邁入「逆向循環」。


  雖然兩岸在製造業上由合作轉為競爭,但在服務業上仍少不了大陸的合作,尤其在台灣當前所得停滯下,消費轉趨低迷,缺乏自我永續成長的動能。欲突破此一泥淖,除觀光客的引進外,透過大陸、東協龐大內需市場來發揮規模經濟,才能重振台灣服務業的競爭優勢。不過,由於文化、語言的相似及中小企業國際化能力的制約,八十%以上的服務業以大陸為國際化的起步可見一斑。


  至於推動中的自由經濟示範區,不管國際醫療、教育創新的客源,以及農產加值、智慧物流的貨源,大陸均扮演重要角色。再就加入TPP╱RCEP等區域經貿整合而言,很難降低大陸的影響力,正如同華爾街日報社論所謂的:「很諷刺的,台灣不想依賴大陸,但降低對大陸依賴的捷徑,還必須穿透北京。」可見兩岸經濟、產業合作對台灣未來發展關鍵至鉅。但在大環境氣氛不佳下,兩岸進一步合作也受到壓制。


  不過,目前有幾個契機可以扭轉兩岸經濟合作的逆向循環,其中一個在於貨貿協議談判,我們寄望於大陸對台灣汽車零組件、工具機、石化產品、面板降稅的善意。另外,根據調查,台灣有二至三成年輕人想前往大陸就業,藉由搭建台灣年輕人至大陸就業的平台,也有助於爭取年輕人對兩岸合作的認同。


  但更重要的是,如能在APEC場合促成兩岸領導人的會面,將對兩岸合作帶來舉足輕重的影響。第一,贏取國際矚目及尊重,向世界宣示,兩岸和平、經濟╱產業合作的重要性,不但有助於提升兩岸國際地位,也使雙方對亞洲及全球利益做出貢獻。第二,一掃兩岸合作交流的低盪,走向正面合作的正向循環。第三,經由馬習會的平台及對和平的宣示,降低台灣人民恐中的疑慮,並對未來更進一步的經濟合作、年輕人的未來發展做承諾。


  或許有人認為APEC馬習會,對台灣有利,有利成就馬總統的歷史定位;但馬總統任期祇剩一年多,習近平總書記仍有五年多,兩岸合作交流,對習近平總書記的政治效用可能更大。


  藉由APEC場合促成馬習會,不但有利於提升兩岸的國際地位,贏取國際的尊重;同時,可以扭轉兩岸合作邁向低盪的逆循環,對兩岸可謂是雙贏策略,何樂而不為?


作者:王健全╱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

資料來源:2014-09-12/聯合報/A27版/民意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