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王健全:《學者觀點》瑕不掩瑜的「經貿國是會議」


  7月底落幕的「經貿國是會議」規劃前受到在野黨的杯葛、公民團 體的冷淡看待,以及籠罩在「一言堂」的陰影下,普遍不被看好,就 連筆者也不曾抱太大的期望。不過,經由北中南東的籌備會議及全國 正式會議的召開下,預期的效益遠比想像中豐碩,也為未來召開類似 的公民會議跨出了一大步。


  首先,雖然在野黨缺席,但產官學研各界仍積極參與,發抒己見。 學生、網路代表人數不多,卻充分準備,尤其在全國大會發言擲地有 聲,並相互串聯,多項建議均納入共同意見或多數意見中,對政府的 政策推動勢將產生執行上的壓力。其次,在網路社群的要求下,網路 直播且提供平台讓鄉民可以同步參與意見。影響所及,未來大型會議 籌劃時,網路直播恐怕將成為標準配備,也樹立了良好典範。再者, 大會中除行政院院長、副院長參與外,部會首長、副首長及政務委員 全程出席,對大會的結論具有相當約束力。


  雖然議題聚焦上有些不足,最後卻能大致回應民眾的要求。例如, 在加入區域經貿整合主題上,必須有兩岸協議監督機制的配套下才推 動服貿協議及相關協定,以及定期出版兩岸經貿風險紅皮書;在台灣 經濟發展策略主題上,透過資本利得稅來壓抑房價;成立國家媒體提 案中心做為因應民眾公共政策的重要平台,並且將協助年輕人創業、 立業,提供更多理財知識,均列為共同意見。除此之外,加強族群( 中生代和青年世代;資本家和勞動階級;高所得和中低所得)的意見 交換,尤其是年輕族群對高房價、低薪資,缺乏向上流動性的聲音, 政府都聽了進去。而企業家對產學合作的誠摯要求,打破觀光一條龍 的惡習、減少購物糾紛,使優質行程可以被開發,並將觀光效益充分 擴散,澤及所有行業,也被凸顯了出來。


  「經貿國是會議」跨出了凝聚共識的第一步,但在野黨與學運人士 的缺席,也是建立共識的一大缺口,執政黨可以捐棄成見,參與民進 黨即將召開的「全民經濟會議」,並將若干具有落實的意見納入施政 目標,樹立公民會議,朝野互信的第一步。


  其次,政府現階段最被詬病的在於執行力不足,因此,「經貿國是 會議」的共同/多數意見,應予以分類,將之區分為短期、中長期, 並透過績效指標(KPI)的建立來兌現,而公民團體則可以據此KPI來 檢視政府的執行力與施政魄力,並爭取人民對政府公信力的信心。


  再者,兩岸經貿風險紅皮書,除了經濟指標外,更應納入國家安全 、文化主體性等指標,並考慮透過類似景氣燈號建立預警機制,不但 做為施政參考,也可使企業做為經貿、投資決策的依據。另一方面, 也可以讓民眾有更充分的資訊,了解兩岸經貿、文化交流的現況、熱 度,強化對兩岸交往的信心。   如同國外媒體的觀察,台灣是個非常分歧的社會,充滿著藍綠對決 、南北分歧、族群對立的不正常狀態,如果聽任此一情況持續下去, 台灣絕對不會有明天,年輕人也將陷於萬劫不復之境。希望藉由「經 貿國是會議」,以及即將召開的「全民經濟會議」,儘量弭平社會分 裂的傷口。寄語朝野領袖、各界菁英,您們的一小步,將是社會永續 發展、政務有效運作,國家邁向未來光明坦途的一大步。


作者:王健全/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

資料來源:工商時報 A6/政經八百 2014/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