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王健全:《專家傳真》分裂的思考模式 薪水停滯元兇


  最近,在電視媒體上,看到勞工領袖大聲疾呼:「年輕人的薪水太低,我們剝奪了他們的未來…」但此一勞工領袖,在各種不同場合卻對所有政府的產業政策均予以抵制,他反對ECFA服貿協議、反對國光石化、反對國際醫療,對發展自由經濟示範區也持保守立場。沒有產業的發展,何來就業機會的創造及薪水的調升呢?須知失業率、勞工薪資乃落後指標,產業及產業政策則為經濟的先行指標。缺乏產業的發展及相關政策的支持,失業率的下降及薪水的提升豈非緣木求魚。


  通常國家愈小,內需市場小,無法靠本身市場永續發展,必須借助外力及外面的龐大市場,因此,稅率降低、法規愈鬆綁,經濟愈自由化,人民愈國際化,才能善用全球市場,加速經濟的活化。不過,台灣卻是反其道而行之,一方面抗拒種種產業發展,抗拒自由化的開放,另一方面卻希望降低失業率、提升薪水,如此產業發展與勞工薪資的分裂思考模式,經濟的成長趨於停滯、薪水也自然不易調升。


  不少人問:「台灣為何要依靠大陸,為何不靠自己升級轉型?」東進、西進不如上進,這句話淺顯易懂,但台灣市場胃納太小,無法支持發展品牌、通路所需的本土市場。如acer、Asus、hTC光靠本土市場根本無法撐起品牌,而祇靠代工,企業為了維繫利潤被迫外移,台灣的產業海外生產比例已超過50%,電子業甚至超過70%就是這個道理。


  在服務業上,台灣人口沒有增加,十年來薪水成長幾近停滯,民間消費也因而疲軟,因此,服務業光靠台灣的市場已無法自我維持永續成長,這也是政府急於洽簽ECFA服務貿易協議或加入東協自由貿易區,冀望透過大陸、東協市場來提供服務業擴大規模、提升優勢所需的本土市場。


  當然,企業因自由貿易協定而獲利後,應有責任將利潤和員工、民眾分享,如果企業提撥利潤的比例有限,則政府可要求上市/櫃或興櫃等公開發行公司,揭露加薪數據,再由民眾監督,給予壓力,以求雨露均沾。另一方面,企業因自由貿易協定而獲取關稅降低的利益,政府可責成企業提撥一定比例(如10%)設立基金來補助、救濟、輔導受衝擊產業,以降低弱勢產業在FTA下的相對剝奪感。


  此外,FTA和年輕人未來的連結也很重要,加入FTA後年輕人如何搭上企業國際化的列車,而有很多海外、高階工作,使FTA利益也可分享及於年輕人,才會贏取支持,同時,海外經營有成的台商,輔導回台上市/櫃,並使資金回流,提升台灣經濟動能,台灣老百姓也可因企業國際化而沾光,使FTA的利益普及大眾,則反對聲浪也會下降。當然,透過觀光人數的增加來發展地方特色產業,帶動在地就業機會,使若干弱勢產業、移動力較低民眾,不至於因產業外移而受害,也有其迫切必要性。


  自由貿易會帶來贏家和輸家,但透過基金配套、人才的搭上國際化列車及和青年人希望做有效連結,以及扶植在地就業,經由贏家獲利的重分配,並降低輸家的剝奪感,則民眾對FTA的認同感將大為增加。


  唯其如此,經由FTA的簽署,使台灣更開放,製造業加速升級轉型,服務業發揮規模經濟,創造更多就業機會,提升薪資水準,台灣薪水停滯的陰霾才可能一掃而空。


作者:王健全/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

資料來源:工商時報 A7/政經八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