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王健全:經濟復甦 服貿不能再拖


  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於7月10日公布2014年的經濟成長率,最新預估為3.31%,較去年12月公布的2.89%,上修了超過0.4個百分點,這也是目前預測機構公布的最高成長率預測,其餘研究機構多數均在3個百分點以上,也反映了台灣經濟復甦已成為各界的共識。


  進一步觀察超過3%以上經濟成長率背後的動力來源,主要有三,其一,全球經濟已進入成長軌道,除美國經濟穩健復甦外,歐盟已跌深反彈,日本在安倍三支箭的加持下,經濟表現也在水準之上,中國大陸雖然面臨房地產泡沫、地方債務及影子經濟的困擾,成長率放緩,但在外匯存底充沛及政府針對特定部門的「定向降準」(針對三農部門及對中小企業放款較多銀行等特定部門採取較寬鬆的貨幣政策)環境下,成長率仍可維持在7.5%以上。


  在全球復甦綠芽的加持下,台灣的出口也持續出現5個月的正成長,出口貨品以積體電路等電子產品增加較多,出口地區則以歐美地區增加最多。展望2014年,台灣的出口成長可望增加3.6%以上,成為支持經濟成長的最主要動力。


  其二為消費成長動力增加,在能源價格上漲有限,一般物價漲幅平穩,以及企業加薪逐漸成為共識可望帶動薪資提升外,股市表現強勁,也使民間消費有不錯的成長表現,今年可望有2%以上的成長率。


  其三,雖然政府受限於政府的財政赤字,公共投資趨緩,但民間投資仍可望維持3.5%的成長,也有利於經濟的復甦。


  在審慎樂觀之餘,未來經濟的不確定仍須加以觀察,包括地緣政治可能帶來的政治衝突,導致油價上升,新興國家成長動能的趨緩,以及中國大陸的結構調整、打擊泡沫,也多少會影響台灣的出口及整體經濟表現。


  展望未來,雖然經濟復甦已步入常軌,但出口、投資成長的關鍵仍建立在產品競爭力的提升之上,升級轉型的速度更是台灣未來和南韓、東協與大陸產品爭勝的關鍵。尤其是兩岸在科技產業上,已有過去的合作轉為競爭態勢,不管在PC、手機、LED、面板、IC設計及若干關鍵零組件兩岸的競爭日趨白熱化,台灣應加速發展品牌、通路,並和歐美日廠商合作,搭上它們再工業化列車,台灣才能續保對大陸的產業領先及經貿競爭優勢。


  其次,台灣和大陸合作、投資之餘,應在若干利基領域建立對大陸的競爭障礙,如少量多樣,可以客製化生產的工業電腦、工具機、精密機械,具有認證優勢的醫藥、醫療器材,具有智財權及技術優勢的自行車及相關零組件,以及擁有安全安心保障的食品、有機農業、水果等。


  南韓利用區域經貿整合的高覆蓋率在大陸、東協、歐美的市占率逐漸拉開對台灣的差距,台灣除ECFA外,也應該加強其他區域經貿整合,如泛太平洋夥伴協議(TPP)及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議(RCEP),以避免被邊緣化。


  在服務業方面,台灣應善用大陸、東協的龐大市場來發揮規模經濟,以加速國際化、大型化及連鎖加盟化,才能創造就業機會、增加對高階人力的需求,並協助服務業全面脫胎換骨。鑑此,《兩岸服貿協議》的通過勢在必行,不能再延宕了!


作者: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健全

資料來源:中國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