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王健全:《專家傳真》自由經濟示範區 突破悶經濟利器


  最近,「自由經濟示範區條例」(草案)送交立法院審議,也使自由經濟示範區(以下簡稱示範區)的推動露出曙光,不過,一般人對示範區的規則並不了解,進而引發若干負面的批評,在此針對示範區意涵、運作及相關的優惠措施的必要性加以說明如下。


  示範區的真正意涵在於示範,先行先試。最近幾年來,由於朝野爭議,幾乎所有的新興產業都不易推動,因為安全,核四不要,因為污染,石化不要,因為道德緣故,博弈產業停擺;擔心排擠國人就學權利,教育改革牛步化;因為擔心排擠國人就醫權利,所以國際醫療推動緩慢。因而陷入「藍綠對決,堅壁清野,媒體嗜血,見縫插針,官員畏怯,進退失據,民粹當道,百事不舉」的空轉局面。


  套一句歌手張惠妹的歌:「原來你什麼都不想要」。在缺乏新產業、新投資,自然不會有新的就業機會,與所得的提升,導致年輕人22K低薪的困境。所以,示範區就像一個窒息的空間,開一小扇窗,深呼吸試試看,我們有沒有新的機會?衝擊大,就停止;衝擊小,效益大,往全島自由貿易區方向邁進。


  以國際健康專區為例,200床~400床,相較於全國1萬多床,比例甚微;引進100~200個醫事人員,相較於國內4萬個醫師,比例亦小。以金融服務為例,每年貿易順差300億美金,但金融逆差400多億美金,流至香港、新加坡理財,錢都讓外面的人賺走了,以至於國內就業機會少,薪資也升不上來。


  因此,自由經濟示範區的精髓在於:第一,自由化包括人流、金流、物流的鬆綁;第二,市場開放,對國際開放市場;第三,國際接軌,包括租稅環境及整體環境的國際接軌;第四,示範性,衝擊小,效益大,就擴大開放,進而形成全島自由貿易區。


  示範區在產業的開放上,係以服務業示範為主,製造業為輔。由於 服務業占GDP七成,就業人口六成,服務業的升級攸關台灣經濟發展。因此,以服務業的鬆綁、示範為主軸有其必要性。其次,台灣服務業優於大陸、東南亞,大陸十二五規劃(擴大內需)與ECFA服貿協議的洽簽,都有利於把大陸視為台灣的本土市場,加上東南亞消費實力提升,外勞、外配、台商、僑生都是我們的潛在客戶,有助於台灣服務業擴大經濟規模,提升競爭優勢。


  另一方面,示範區的規劃對創造就業、所得及區域平衡分配有相當幫助。一般言,示範區第一階段以既有六港一空為主,所以效益較為有限。據估計,可以帶動200億元台幣投資,300億GDP及1萬3千個就業機會。但真正的牛肉在第二階段,因為示範區開放縣市申請,地方政府基於政績、地方繁榮,積極規劃招商係彰濱、台中港、台北市、新北市、台南市、高雄市等地,均摩拳擦掌,預計將可帶動相當大的投資及就業機會。在各縣市均有投資機會及帶動就業下,對於區域發展的平衡自然有相當幫助。


  除此之外,它也有提升薪資的效用,因為國際健康、金融服務、教育創新等行業相對上薪資高於其他產業,一旦順利發展,自然可以帶動台灣整體的薪資水準。同時,示範區亦可以擴大產業關聯效益。就物流、服務業鬆綁發展觀之,它可以加值製造業,並提供上、中、下游一步到位服務,有利於爭取外人投資,強化製造業發展及提升附加價值。在汽車零組件、維修服務、農業加值等產業上均有相當的前景可期。


  當然也有不少人認為政府浪費資源補助示範區企業,但實際上,示範區內的租稅優惠不多。實施租稅優惠的目的在於,台灣的市場不夠大,且缺乏和其他國家租稅協定,租稅優惠措施祇是提供台灣廠商立足點的平等而已。主要的租稅優惠措施特色包括台商回台實質投資免稅、國外貨主儲存或簡易加工免稅、以及專業人員前三年薪資減半課稅。這些措施均進行過租稅優惠的成本效益分析,且均為正面的效益。


  至於也有人擔心會不會造成區內外不公平競爭?原則上不會,因為示範區內的示範事業必須經過申請及符合一定要件,不是所有示範區的廠商均可享受優惠。其次,示範區條例有落日,大致為十年,租稅優惠也有落日條款(舊區轉新區三年,新設為五年)。再者,示範區廠商有調整成本,電子報帳系統、法規調適、繳納基金,均必須配合政府的要求及規範。至於區外廠商,由於前店後廠,示範區內的生產,可以委託示範區外,進行委外加工,商機不會錯過,加上,各縣市均可設示範區,反而有助於區域平衡發展。 作者:王健全/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 資料來源:工商時報 A6/政經八百 2014/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