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李淳:財經放大鏡/服貿協議重談 非最佳解法


  經9個月的折騰,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終於在今天辦完最後一場公聽會後,進入立法院審查程序。藍綠兩黨現在已開始調兵遣將,接下來恐怕免不了一番激戰。


以「對等開放」要求重談,難道是要陸方繼續讓利?


  服貿協議接下來最重要的關鍵,就是到底有無重談的必要。姑且不論兩黨的政治考量,任何經濟協定要重談的原因,不外乎「該要的沒要到」及「不該開的卻開放」二種情形。主張重談者一個很重要的說法,是兩岸開放不對等。例如美容美髮、跨境服務(就是電子商務)、出版印刷等,都是我國開放程度高於陸方,「該要的沒要到」,應重談。


生效後可補充協議


  但決定重談前必須想清楚的是,我國難道沒有開放程度低於陸方者?答案是不但有,且很多。從會計審計、工程設計、貨運、第一類電信、教育,到銀行保險,我國幾乎都沒開放。基於「不對等」為由而重談,我們馬上面對也要對等開放的壓力,但這些行業一看就知道目前並無開放的條件,所以重談的結果,只能要求陸方單方面讓利。現在讓利,以後要連本帶利返還,這不應是重談的目的。


  除重談,還有更好的解法。更重要是,對「沒要到」項目,非只有重談才能解決;更有效的方法,反而是在協議生效後,且開放陸資條件也成熟後,再開啟兩岸後續補充協議,擴大開放項目。


  對於「不該開」的項目部分,首先到底是否真的有因國家或經濟安全而不該開的項目,仍有很大的討論空間。例如網路安全問題,有意見擔心開後門,但也有很多人認為網路安全與目前開放的第二類電信及入口網站無關。更何況,服貿協議第十一條已有發生國安威脅可中止履行義務的規定。總之,重談曠日費時,除中國也可藉此提出「沒要到」項目,韓國、東協十國又加速與中國自貿協定(FTA)談判,想追上台灣的腳步,一來一往間,重談對台灣未必有利。


改善經濟穩健前進


  改善經濟靠穩健前進,不是恐中反中。對服貿態度,可能更與大家對中國的觀感及態度有關。但必須思考,中國是我們第一大市場,是亞太及世界經濟強權事實。服貿卡關,非但影響兩岸,更因各國對陸方態度忌諱,徒增加入亞洲區域整合困難。簡單說,背對中國,或沿台海逐一道高牆,非但無效,更會讓台灣困境更深。相反,積極面對,穩健逐步前進,可能才是最佳解法!


作者:中華經濟研究院WTO及RTA中心副執行長/李淳

資料來源:蘋果日報 2014/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