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李淳:加入TPP 還缺3支箭


  元旦時,馬總統宣誓要快馬加鞭,半年內做好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的準備後,各級長官不斷向各界說明重要性,連蕭前副總統也重出江湖,要籌組領導民間推動委員會。TPP確實重要,但要加入TPP,到底還缺什麼?簡單的說,也要3支箭。


法規革新 體制接軌


  一般談到加入如TPP這種國際自由化協定(FTA),直覺反應都是消除關稅後對產業衝擊。但即便TPP零關稅程度確實很高(可能超過95%產品),但一方面台灣關稅原本就不高(製造業加權平均不到2%),加上各國都有些敏感產品,往往有彈性空間,包含少量產品排除降稅或給予較長(如生效後的10年)降稅時程,調整時間很長。


  反觀高標準FTA中對於行政程序透明化的義務(如法律、法規預告期至少40天、機關喝咖啡要公開談話內容等)、金融法規簡化、檢驗檢疫按國際標準、導入法規影響評估等,原則上都是在生效時就需要立即到位,很少彈性空間。


需透明化 加強溝通


  再者,這些義務涉及的國內改革,難度一點也不低於產業調整。因為其對行政機關帶來很多新的工作,更涉及修法程序,雖然改革最大受益者,將是台灣產業與社會,但要打破公務體系「照例辦事」,不喜歡變化的罩門,並不簡單。所以加入TPP第1支箭,要射向法規改革及體制接軌。


  不過政府同時也需檢討,各機關資源、人力與專業,是否足以應付改革後新工作,否則改革意味著「工作加量但不加價」,公務體制抗拒的態度便難化解。


  過去政府進行經貿協商,為確保談判機密,都相對低調;事前溝通較少、事中高度保密,有透明度不足問題。不過台灣沒有跟貿易大國談FTA的機會,所以問題也沒浮上檯面。但自從兩岸服貿協議簽署後,談判透明化與溝通問題,已成社會高度關切議題。


  TPP雖政治性降低較低,但面對美、日、澳(及未來的韓國)等經貿大國,其經濟影響不亞於兩岸經貿。如何在不傷害機密下,強化與產業及利害關係人的TPP溝通說明機制,並讓社會了解進展,是加入TPP必須的第2支箭。


兩岸經貿 和諧互動


  中國尚未加入TPP,兩岸關係對TPP關聯性,主要在政治層面,亦即台灣加入TPP中國的可能反應,及對各國影響。特別是中國經濟崛起後,亞太各國最大貿易夥伴,幾乎都是中國,加上政治影響力,各國會在意其反應,極為合理正常。維持兩岸經貿互動的和諧順暢,不僅是為台商爭商機,更有利加入TPP第3支箭。


作者:中華經濟研究院WTO及RTA中心副執行長/李淳

資料來源:蘋果日報 2014年01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