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陳信宏:《觀念平台》從國際經驗 勾勒自由經濟島圖像


  馬總統在國慶大會演說,拋出「自由經濟島」概念,強調「積極參 與全球競爭,吸引全球投資,來拓展我們商品和服務輸出的市場」。 這個概念除了牽涉許多人常提到的大範圍自由化之外,還可以如何進 一步具像化?


  前一段時間個人待德國ifo經濟研究院長沈恩(Sinn)。席間沈恩 院長提到,台灣作為小型經濟體,若難以在簽署FTA方面大幅突破, 應該採取單方面自由化,可以讓一般民眾享受更物美價廉的進口商品 。他的觀點,代表的是貿易取向的經濟自由化想法。我則覺得,台灣 雖小,也沒有那麼小,尤其產業發展長期以來國內業者佔有重要一席 之地,若只以經濟自由化所帶來的消費者福利作為訴求,單方面自由 化推行起來也會面臨諸多障礙。


  事實上,國際上有一些小型「環陸型國家」,在地理上緊鄰著周邊 的大陸,或處於大陸的邊緣。這些國家的經濟發展或多或少都善用了 鄰近大陸所提供的優勢。更重要的是,他們的產業發展都相當程度建 立在各種不同類型的國際化能力之上;或在政策上強調自由化與國際 化(如香港、新加坡、愛爾蘭),或人民擅長多種語言(如荷蘭與瑞 士)。


  經濟部幾年前提出台灣經濟發展4種願景角色,其一是「全球資源 整合者」,標榜著:透過對全球產業網路的掌握與整合,快速因應變 化迅速的消費需求,建立產業先進者的競爭優勢,並透過整合性服務 的提供,使台灣成為特定服務的提供者,讓本地產業具有強大國際優 勢。一般認為「全球資源整合者」是台灣產業目前最貼切或表現較突 出的發展模式。但是,我認為台灣過去的「全球資源整合者」發展模 式是「外向型」的;主要是在國際代工架構下配合品牌客戶的國際創 新網絡布局和鏈結模式。這也導致台灣長期以來生產和出口以中間財 為主,而且難以分散出口市場的瓶頸;因為我國出口與對外投資的目 標國受制於品牌客戶的決策和最終產品的生產地。


  反之,「自由經濟島」則隱含著「內聚型」的「全球資源整合者」 發展模式。透過大範圍的單邊自由化,營造出國內外資本、技術與人 才可盡情發揮的平台,進而進取鄰近更大規模的國際市場。典型的案 例是新加坡,甚至於新加坡最近在賭場觀光的興起也是採取這種模式 。換言之,新加坡等「環陸型國家」是藉開放與自由化化解本身資本 、技術與人才的不足,將各種國際資源,包括消費力,內聚到本國, 藉此帶動本國產業與經濟的發展。


  這種「內聚型」的「全球資源整合者」發展模式,除了自由化之外 ,還需要一些條件加以配合。第一、對外資、外人友善的國際化環境 ,以利各種國際資源內聚到本國;這點從上述國家的情況來看,顯而 易見。第二、外資相對於本國資本的經濟主導力提升。有些「環陸型 國家」的發展甚至是由跨國企業所主導的。


  事實上,全球並沒有任何國際金融中心是靠本國金融業者撐起來的 。而且泰國之所以能夠成為美日車廠小貨卡的國際研發與生產重鎮, 是因為泰國一開始採取比較開放的政策,並未要求原產地生產比重, 但最後可以量變產生質變。因此,市場開放不會只帶來本土產業的衝 擊,而是可帶動本國的出口。


  第三、能夠讓內聚到本國的國內外資本/企業進取鄰近更大規模的 國際市場。事實上,這些國家的發展策略往往都標示出針對鄰近大市 場的springboard、gateway等角色。惟其如此,這些國家可進一步放 大本身對於國際資本和資源的吸引力。對台灣而言,這攸關我國能否 建立優勢地位以有效進取中國大陸市場腹地。


  個人認為,「內聚型」的「全球資源整合者」發展模式,對台灣來 講,比較難解的是第二點和第三點。明顯地,第三點牽涉兩岸經貿協 議與定位。特別就第二點來看,外資相對於本國資本的經濟主導力提 升,至少在一些產業,會與我國長期以來扶持本國產業的政策理念相 衝突。因此,在政策設計上可特別著力於形成國內外資本、技術與人 才可以相互提攜的發展效果。


  綜合而論,「自由經濟島」概念要落實,不會只有大範圍的自由化 而已,一些「環陸型國家」的發展經驗也投射出值得我國關注和取捨 的重要議題。


作者:陳信宏/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暨國際經濟所長

資料來源:工商時報 A6/政經八百 2013/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