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吳中書:聯準會 用時間換取空間


  美國聯準會(Fed)18日宣布,維持量化寬鬆(QE)政策每個月850億美元的購債規模,出乎市場原先預期。但觀察美國近月經濟數據憂喜參半,Fed沒讓QE退場,原因不難理解。


  美國8月具領先指標意義的製造業和非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雙雙站穩代表景氣擴張的50以上,還創下近年新高,失業率也續降至7.3%。然而,7月新屋銷售數下滑13.4%,8月新屋開工、營建許可等數據也都不如預期。


  受國內經濟數據不盡理想及國際復甦態勢疲弱影響,Fed官員下修對今年經濟成長率預測,由原先估計的2.3%至2.6%,下修至2%至2.3%。對明(2014)年看法也更為謹慎,將預測值從3%至3.5%下修至2.9%至3.1%。


  推測Fed考量核心通貨膨脹率不到2%、失業率也未低於6.5%的預定目標,加上經濟成長不如預期,才採用「時間換取空間」戰略,延後QE減碼時程。


  有趣的是,近期美國經濟數據不佳,部分原因正是受市場對QE即將退場的預期影響。在此預期之下,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30年購屋貸款利率今年7月起都大幅上升,進而造成民間消費和投資成長轉趨遲緩。


  另一個讓Fed不得不倚靠QE的理由是,美國自年初進行財政減支、增加富人稅後,今年整體財政支出將減少850億美元。雖然能讓舉債上限拖延至今年10月底,但大為限縮美國用財政政策刺激經濟擴張的空間,只剩下貨幣政策可以活用。


  在此情況下,Fed決定不讓QE退場,不失為謹慎的作法。聯準會主席柏南克卻也透露,不排除在年底縮減購債規模,此說法仍點出QE非退不可的命運。


  美國自2008年開啟低利率環境,並於2009年正式推出第一輪量化寬鬆(QE1),儘管迄今美國經濟差強人意,但還算能穩健成長,加上房地產和股價指數不斷攀高,顯示美國已經挨過了最壞的時刻。又因國際經濟已出現回升,歐元區明年很可能擺脫衰退,QE退場只是遲早的問題,否則將種下通貨膨脹的隱憂。


  儘管如此,我們可以預期,未來無論誰成為Fed主席,都將繼承柏南克的模式,以緩步漸進的方式,讓QE逐漸退場,降低經濟衝擊。


  台灣應該認知到,國際經濟復甦力道疲弱,但確實已站上復甦軌道,此時切勿心急,可以趁此時機,把對外貿易和國內投資體質打好。對外方面,目前兩岸服務貿易協議應該儘快審議生效,為業者拓展海外商機;對內方面,凡是不合時宜或繁冗的行政流程,應該加速改革,以在經濟轉強時,迅速掌握契機。


  至於許多人關心的投資股票時機,我認為目前無論是台灣和美國股市,資金面都相當充裕,加上市場對未來經濟前景看好,股價多少有超過基本面的情況。


  金磚四國的巴西和印度,過去也曾出現類似現象,但其後因經濟表現不如預期,股市轉為疲軟,投資人此時還是以謹慎為上。


  此外,業者和民眾也會擔憂QE不退是否將帶動能源價格上漲,拉高民生物價。


  但我認為,儘管QE維持原本規模將使美元轉弱,推升以美元計價的國際油價,但因能源需求尚未明顯提升,加上頁岩氣、頁岩油等替代能源開發,都有助平抑油價,預期此波漲幅僅為短期現象,不會持續。


作者:本文由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吳中書口述

資料來源:2013-09-20/經濟日報/A4版/QE暫不退場台灣股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