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陳信宏:《2025台灣產業大未來 台灣產業新願景》引進資源 接軌國際


  台灣企業在國際代工結構中扮演「平台」的角色,是全球資源整合傳統樣態。我觀察到台灣也有一些新業者出現,如上銀科技專注在特定的零組件產業發展,而這些技術研發、製造也善用國際資源。另外,台灣其實比較缺乏的是服務、軟體,我們必須思考如何將資源「引進來」台灣,化解本身的不足。


  台灣代工角色正在轉變,若做為一個品牌業者要貼近市場需求,如宏達電請來國際影星代言,目的是為創造和國際市場的連結關係,同時也是回應在國際戰局處於相對弱勢的情勢。


  世界透過蘋果才促成App經濟蓬勃發展,蘋果手機發展模式與傳統業者不同,App服務是源自於消費者在下載MP3音樂的不便利,才延伸出iTune平台服務架構,進而催生獨特的產業生態體系。同時,我們也須注意到,目前是以3G為主的App經濟樣態,而未來藉由4G架構底下將會創造出哪些不同的服務,將影響國際戰局發展,台灣產業可進一步思考,並從中改變產業遊戲規則。


  蘋果計劃在兩岸擴大徵才,同時在台灣設立研發中心,部分業者擔心將引起一波挖角潮。我個人不完全解讀成危機,若從民眾的角度來思考,國際業者看見台灣的優勢,讓台灣民眾可以找到更高價值的工作,提供具有前瞻性的研發議題,是讓人才有發揮的舞台。再者,做為一個國際業者的高度,願意提供挑戰性的研發議題,對於台灣人才將是一種加值。我希望台灣業者不要以競爭角度而退卻,而是期待台灣本土業者思考如何提供更高層次的發展空間,帶動台灣的產業發展。


  面對大陸供應鏈崛起,台商在利用大陸市場的同時,對大陸本土產業發展的企圖心和動力須加以關注。台灣須警惕,大陸供應鏈崛起,可能進一步改變國際供應鏈樣態。但我們不要忘記國際仍有其他戰局形成,我們應思考台灣供應鏈平台及製造業的基礎,該扮演什麼角色。(經濟部技術處廣告)


作者:陳信宏/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二所所長

資料來源:2013-11-10/經濟日報/A5版/產業追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