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李淳:《財經放大鏡》陸加速國際接軌 台灣皮要繃緊


  本月1號,上海自由貿易實驗區正式掛牌,雖然各界反應不一,但已迫使經建會檢討我們的自由經濟示範區,看看有無擴大空間。不止上海自貿區,中國一方面在上個月宣布有意加入美、澳主導的國際服務貿易協定談判,另方面更開始正面討論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的可能性。這些可能不是個別事件,而有共同的政策指引方向;一個新的開放局面看來已揭開序幕。


負面表列展現決心


  跟國際標竿及台灣現狀相比,上海自貿區開放程度還有很大落差,但若與中國自己比較,則開放決心不能輕視。上海自貿區有2個最大的自由化改革,一是對外資能投資的項目,首次改用「負面表列」,二為對外資的審查,由目前的事前審查逐漸改為事後報備。


  上海自貿區的投資負面表列清單中,額外開放項目不多,但關鍵在於目前沒有列在表中的新興業別,未來就不能再列管禁止,且所保留的限制,只能逐步消除,不能再新增。改用負面表列就已是兩個不同世代思維,足以展現自由化決心,至於繼續擴大開放項目,可能仍會以分階段到位方式進行。其次,將外資審查從事前許可改為事後備查,連台灣都是這幾年才辦到的改革。


  由美、澳及歐盟主導的「服務貿易協定」(Trade in Services Agreement,TiSA),是僅包含服務貿易的自由化協定,已有23個WTO會員參與,台灣是其中一員。從主導國家就可,TiSA自由化要求很高,更將包含如金融、電信及郵政監管原則等許多所謂21世紀的服務貿易新規則。


中國調整對TPP立場


  中國服務業發展晚,體制法規還不健全,與TiSA要求有相當大落差,其在9月下旬宣布有意加入TiSA談判,讓許多國家頗意外,美加歡迎之餘,表示希望中國展現自由化決心,不要影響談判。話雖如此,仍可看出中國有意藉由TiSA,作為推動服務業改革動力。


  過去中國對TPP態度始終不明,多半是從中美對抗角度,認為是美圍堵中國的工具,但這幾個月來,有愈來愈多意見認為作為世界的貿易大國,中國終究無法迴避加入TPP,而設立上海自貿區,更視為未來加入TPP談判示範。


  中國新一波自由化工程,對台灣必然造成影響。例如這樣趨勢對兩岸經貿關係意義及影響?中國加速與國際接軌,對台灣國際經貿空間的意義?對台灣自由化時程及力道又有什麼衝擊?這些問題都需預作準備,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作者:中華經濟研究院台灣WTO及RTA中心副執行長/李淳

資料來源:蘋果日報記者採訪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