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李淳:服貿 多些理性討論 為移民 陸資3600萬 來台開麵攤?


  有學者認為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將重傷台灣經濟,應立即中止。我們或許都不喜歡陸資,但對於許多反對的見解,實在有商榷的必要。


  有學者認為,陸方承諾中「多數要求合資形式」、「中國人擁有股權以強迫我業者進行技術移轉」,還「被綁在福建以配合海西經濟區發展」。


  但細觀中國大陸對我承諾的六十五項非金融業承諾中,僅有八項要求合資合作,其餘都開放我國業者獨資經營。而地點限制部分,更只有六項限制於福建或廣東。


  陸方承諾中合資及地域性優惠,確實存在於金融服務的承諾,但銀行都是學者所謂的「大財團」,好像不是其擔心的對象。


  若干意見認為開放後陸資會大舉入侵,造成大量倒閉及失業,更會採取掠奪性訂價,把台灣業者擠出市場,再以壟斷訂價壓榨消費者。這樣的論述,也與產業經濟理論有很大出入。


  市場開放與實際投資是兩回事。台灣服務業既開放又競爭激烈,加上台灣對陸資的歧視(我國承諾只有WTO承諾的一半),以及國人對中國服務業質感不好,黑心頻傳的印象,乃至各界反中仇中的風險,都令陸資卻步。若認為陸資會冒著巨大風險大舉來台,誘因何在?


  況且中國大陸的服務市場,每年以二位數成長,更有廣大內陸市場有待開發,為何來台賺辛苦錢?


  開放陸資四年,只有389件投資案,七億美金,平均每件派來不到0.6個陸籍幹部,好像不是大舉來台,反而是來得不夠。廠商採取掠奪性訂價,後提高價格壓榨消費者的假設,有一個重要條件,就是市場進入門檻很高,否則提高價格的壓榨,只是讓競爭對手重返舞台的邀請函;也因此市場進入很容易的行業,既然無法採壟斷訂價,就不會有掠奪性訂價。


  在我國開放的行業中,特別是學者擔心的美容美髮、汽車維修,哪個行業存在掠奪性訂價的條件?


  最後再看陸勞問題。有教授舉出麵攤老板、配偶當經理,子女做專家的假想案例,來說明「將有數百萬中國人壓境」。


  但目前陸資投資六百萬台幣才可來二人,到三千六百萬可增至四人。


  況且陸籍經理、專家工作證一年一審,延簽條件是年營業額達一千萬台幣以上,並非「移民」。


  試想投資三千六百萬開一個麵攤,每年營業額還要超過千萬,才能留住配偶、子女;姑且不論這樣規模的「麵攤」所創造出數十位台灣員工的就業機會,有這樣條件的中國老闆,恐怕早就去新加坡、溫哥華等真正歡迎移民的地方享福了,還不用擔心營業額不足導致妻離子散。


  各界提到的欠缺溝通、人才流失、弱勢產業輔導措施不足與別有居心的陸資防範等問題,確實都是政府應引以為鑒的警語。但我們期待有更多的專業討論,少一點直覺反應式的發言。


作者:中經院WTO及RTA中心副執行長 李淳

資料來源:2013-07-03/聯合報/A15版/民意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