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陳信宏、溫蓓章:《專家傳真》電動車商品服務化與產業化


  電動車(及新能源車)產業的發展過去承載著各國政府的企圖心與殷切期待,但是電動車的產業化全球普遍不如預期,各國及台灣的示範運行計畫大多面臨規模有限的瓶頸。


  目前電動車的發展像是Gartn er所謂的Hype Cycle;高度期待的階段性落空嗎?基本上,我們認為 電動車是需要經過市場淬鍊/培育的中長期選項之一,其產業化需要 「放長線釣魚」。


  整體而言,電動車業大多處於慘澹經營的情況,美國政府支持的A 123為中國大陸的萬向所併購,以色列政府贊助的Better Place最近 也宣告破產。


  2013年3月第83屆日內瓦車展上並沒有新款電動車問世,相當程度反映出主要國際車廠對於(純)電動車市場銷售和發展前景的疑慮。


  我國電動車示範運行計畫將於今(2013)年底到期,原定 推動10案示範計畫、共3,000輛電動車上路;目前計畫成效整體不如預期,受到國內廣泛討論與關注。


  但是,部分業者或地區也呈現一些少見的亮點。


  一度陷入困境的Tesla在2013年第1季交出首見的獲利成績單,2012年6月開始出貨的Model S是扭轉營運的轉折點;這款4門、前後2個行李廂的電動車充飽 電可行駛250哩,而且Tesla也順此推出了售後買回模式。


  2011年於巴 黎推出的Autolib計畫,採取電動車分享(EV sharing)服務模式, 推出1年後(2012年9月)已形成1,750部全球最大的車隊規模,成為 電動車界最受注目的焦點。


  另外,工業局補助的日月潭案只投入35輛車,遠低於先前已經上路的數個示範運行計畫;但民眾使用相當踴躍,平日35人次/天、第一個假日(2013/04/28)達52人次/天,使日月潭案成為當前民眾感知程度最高的示範運行計畫。


  彼得.杜拉克曾說過:「現在企業的競爭,不是產品之間的競爭而是商業模式之間的競爭。」面對推廣應用與市場接受度的瓶頸,業者 與政府目前的電動車發展路徑是要以「賣產品」為主,還是要以「賣 服務/推服務」為創新重點,以期透過「養市場」,帶動市場和技術 的「共演化」呢?


  「產品服務化」是「製造服務化」的一種樣態,形成滿足消費者需 求的一套產品及服務的組合,企業以提供功能(服務)方式,取代有 形產品或與有形產品互補。


  而製造服務化兼具兩種性格,不僅是個別 製造業企業轉型的一種方向,也是一些製造業(產業)在發展過程中 本質上的發展方向。


  事實上,電動車已出現車電分離模式和運輸服務 模式,意味著電動車不必然以消費者擁有的方式走向產業化。


  電動車界長期以來已注意到電動車使用過程中的「續航焦慮」,包 括:續航力、充電資訊、充電時間等問題。


  但是電動車也存在著過去 我們比較少注意的「所有權焦慮」問題。


  除了安全性疑慮之外,電動 車的車輛價格計算,必需要採用生命週期的計算概念,不能只計算初 期成本。


  電動車需要定期更換電池,所費不貲;而且缺乏電池使用壽 命相關數據,無法估算需要更換電池的時間,加上電池技術與價格的趨勢尚不明確,難以估算未來電池的更新價格。


  電動車二手車的市場 價值不明確,當電動車產品架構或電池技術未來若有突破,是否會使已上市電動車快速折舊?電動車退役電池的再利用價值也不明確。


  由於使用與擁有電動車的不確定性,可以預期從傳統汽車到電動車會有較長的轉換期。


  綜合來看,電動車導入初期可能因為車輛續航力低於傳統,目前規 劃多為都會中短距離使用,或於可管理的環境、地區或情境下使用。


  例如:提供環境敏感地區之導入應用、實施「停車改搭電動車」(P ark & EV Ride)措施、和特區之導入應用。


  因此,相關廠商宜在 創新生態體系觀點下,採取帶有策略價值意圖的開放式創新(openi nnovation),且能適時有效地鑲嵌相關利害關係人,與其合作/連結 。


  而且示範運行計畫驗證或服務的重點應聚焦於:各地方社會環境下的獨特效果、經濟性、便利性、社會接受程度、市場放大規模的可行路徑等。


  我們認為,電動車並非不可為,但要以新的服務模式探索新的需求情境,而非以電動車競爭傳統汽車需求,這可作為國內後續推展的新領域。


  電動車向市場推進需要藉營運模式創新「養市場」,以帶動市場和技術的「共演化」。


 

 

作者:陳信宏、溫蓓章/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

資料來源:2013-06-11/工商時報/A6/政經八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