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張榮豐:習吳會對馬英九拋政治談判基礎


  曾任李登輝“國安”團隊幕僚,以及擔任陳水扁執政“國安會”副秘書長張榮豐接受中評社訪問認為,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這次在北京會見中共領導人習近平,中共最主要是拋出政治談判的基礎,希望由吳轉告馬英九。


  但馬團隊缺少談判專業人才,“習吳會”就是談判的一環,但吳伯雄等人非專業談判人才,在杯觥交錯下會失去專業判斷。


  張榮豐,政治東亞所博士,現任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一研究所研究員兼所長、台灣戰略模擬學會理事長、台灣大學經濟系兼任教授。


  1988年蔣經國逝世後,李登輝對專家學者的招募廣納,張榮豐加入“總統府”幕僚團的成員,主要負責大陸政策的規劃。


  1996年進入國家統一委員會擔任研究委員,負責召集幕僚小組制訂應變計劃,此計劃即為後來“十八套劇本”稱之。


  1999年擔任“國家安全”會議”諮詢委員期間,他和蔡英文等學者共同起草即後來李登輝發表的“兩國論”,陳水扁執政前3年擔任“國家安全會議”副秘書長。


  張榮豐提到,中國談判都是先談大原則再談細節,中國對於自己要什麼非常清楚,對他們不利就排除。


  之後再變成抽象原則,像是“九二共識”、“一中原則”、“反台獨”。


  中國先拋出基本原則,要對手接受再談細節,上了談判桌就已經框住原則。


  他表示,這次“習吳會”就是習近平拋出對於馬英九要接受的政治談判基礎,但馬政府對於談判戰略並不了解,國民黨長期以“習連會”、“習吳會”杯觥交錯的方式談判,但中國喜歡用隱藏性的議題來談判,馬英九派出吳伯雄等人都不是談判專家。


  張榮豐說,台灣太欠缺談判專業人才,過去兩岸簽的18項協議,框架簽完後續就沒了,馬政府只是為了追求數字,但是對台灣具體幫助不大。


  兩岸紅利大多數都由公營企業或是少數企業所壟斷,短期看起來數字好像很豐富,但長期看起來是會累積民怨。


  他提到自己在擔任李登輝“國安”幕僚時為什麼沒加入國民黨,因他的老家以前是中國共產黨的台灣基地,他們老家的第一代台共是蔡孝乾。


  蔡在桃園龜山成立中共台灣省工作委員會組織支部,因此他們村子從小就念了很多毛澤東思想,以及新民族主義,這個村子和國民黨勢不兩立,因此他不加入國民黨。


  張榮豐說,有一次他和一位北京學者朋友談到這個故事,北京朋友說要去看看“老區”,見到他叔叔兩人相談甚歡,他叔叔念了很多毛澤東的思想,他很好奇問了北京朋友說,“為什麼共產黨要和國民黨靠得這麼近”。


  張榮豐曾在李登輝、陳水扁執政時擔任“國安”團隊,他認為,李登輝執政比馬英九、陳水扁好,李會將士用命、有戰略思維、還知人善任用,遇到危機時,知道戰略性要調整,指揮程序非常清楚。


  李也不會出賣部屬,不會像馬英九出事就叫屬下扛,李也不會公開羞辱政務官,只會叫進去辦公室臭罵一頓。


  他也說,李登輝都是往前布局至少3年以上,李處理都未來的事情,除非沒有布局好才會需要危機處理,因此他不會累死,不會像馬英九什麼都管,最後就是累到打瞌睡。


  張榮豐分析說,戰略最底層是戰技,再來是戰鬥、戰術,接著是運作,最後才是戰略,“總統”應該要在戰略的位置,但是馬英九常常管到戰技,以個人力量在做,取代“國家機器”,最後就變成瞎忙。


  他也提到,李登輝過去處理“國安”事務是一個團隊,開會時有議程,提出對策解決等,最後則需要做形象管理,但陳水扁“國安”團隊則是一個小圈圈,常常“國安會”議都是前“國安會秘書長”邱義仁等人在隨意聊天。


  但馬英九只相信一兩位親信,因此讓馬在遇到危機時,常常會有失誤,菲律賓公務船開槍射殺台灣漁民事件就是一個例子,至今處理仍沒有結果。


資料來源:中國評論新聞網 2013.06.14

記者:黃筱筠/專訪